首页>政协·协商>会议 会议
吉林省政协召开咨政协商座谈会 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从创新入手
省政协召开咨政协商座谈会。徐子茵 摄
本报讯(记者 李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要依靠我们的比较优势,也要加强改革和创新。要抓好顶层设计,促进产业融合,实现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10月28日上午,省政协主席黄燕明主持召开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咨政协商座谈会。省政协副主席别胜学作总结性讲话,秘书长包伟出席会议。
会上,任克军、窦玉萍、陈振虎、范强、王平、张丽娜、史桂芬、冯堤等委员和专家学者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坦诚直言,谈观点,提建议。“吉林省作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转变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要坚持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提高竞争力、创新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集约经营。”任克军委员认为,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就是要实现“三个足不出户”,即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市场科技信息,用于指导生产;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把自己需要的生产资料物美价廉的买到家;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把生产的东西卖出去,不仅减少了流通环节,还增加了收入。
窦玉萍委员在谈到金融业如何支持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表示,当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相对突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这一时期,金融业对高风险行业“惜贷”现象普遍,信贷投向往往是重点企业或重要行业,而大量前景看好、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和创新型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建议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工具来增加资金的有效供给,为吉林实体经济“输血供氧”。
“在调结构的过程中,应考虑吉林省汽车产业的比较优势。”陈振虎委员开门见山。他说,吉林省是中国汽车的摇篮,到目前为止,整个吉林省汽车这个板块大体上占全国整个市场容量的20%还要多一点,因此,在汽车产业上我们是有优势的。我省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汽车行业真正做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板块。
范强委员建议,应进一步优化建筑行业发展环境,积极推进企业管理模式转型升级,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并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线,进而实现我省建筑业发展方式由传统建筑产业向现代建筑产业转变。
如何推进我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王平委员建议,省委、省政府应加大对医药健康产业的扶持力度,同时借鉴外省的经验和模式,在通化市医药高新技术区打造一个医药健康特色产业区。只有这样,才能把特色产业做强做大。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的史桂芬建议,应鼓励理念创新,培育具有吉林特色的战略性创意产业,发展具有绝对优势的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张丽娜和冯堤还分别就现代服务业、发掘行业文化附加值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别胜学在总结讲话中说,要依据比较优势谋划重点产业,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态资源、特色的生态产品是我省的发展优势,要充分发挥特色和资源,加快生态吉林建设;产业结构多支点,才能保障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通过深度地产业融合提升产业层次,要加快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要素的支撑力,加快产业优化升级,要在人力、资本、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要素的配置效应,增强创新驱动的支撑力;要以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来引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力,增强区域的竞争能力。
“这次会议选择的题目十分重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各位委员和专家学者从不同层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从发言中可以看出,大家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通过运用国内外相关数据资料与我省当前发展现状进行对比,谈问题,找差距,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会后,省政协将认真梳理和归纳,并报送省委、省政府。”黄燕明对委员和专家学者的观点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加快观念转变,进一步解放思想。我省经济发展落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思想观念与发达地区还是有差距的,面对亟需创新的产业,点子少、办法少、措施少。要解决发展路径的优化升级,当前吉林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怎么办?传统优势不能丢,同时要开拓思路,推进制度创新,开辟出新路子。
黄燕明希望各位委员和专家学者继续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专题调研,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委员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要认真研究分析,积极落到实处。
省政协副秘书长勾泽川,省政协经科委主任柳青、副主任赵迎春,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编辑:薛鑫
关键词:吉林省政协 咨政协商座谈会 区域经济竞争力 产业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