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好声音 好声音
民建宁夏区委会主委:全面小康需提高西北地区城市化质量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定性阶段,就西北地区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更加艰巨。科学规划西北地区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把国家战略和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把西北地区的发展融入到“一带一路”战略之中。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带动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于城市群的打造和城市化质量的提高以及区域内城市间的互联互通,这是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关键。
从《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到《201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对两岸四地290多个城市竞争力研究显示,综合竞争力前10名的城市都集中在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地区,中西部地区没有一个城市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
从近几年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以及城市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来看,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三大城市群已经起到显著的引领作用。已经形成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宁半岛、长江中游,中原等11大城市群人口占全部城市人口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创造了国家三分之二以上的GDP,西北地区仅仅有关中城市群,甘宁青和新疆都还没有相当的城市群,对整个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强。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要西北地区有相对规模的城市群作为战略支点,“十三五”规划一定要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西北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来编制,要出台促进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的有力支持政策。首先,实施均衡发展的经济社会战略,推动西北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均衡发展,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均衡发展,推动城乡均衡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均衡发展;第二,建立城乡一体、以城主导的城市管理体制,革新公共管理理念,推进政府管理的人性化、高效化、制度化、竞争化,强化城市社区建设,强化城市危机应急机制;第三,建立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政策;第四,构建提升西北地区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长效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土地占用机制、财政补贴机制和税收调节机制。
提高西北地区城市竞争力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加大对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的倾斜力度。在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系统的西北地区区域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根据资源禀赋、历史基础、区位条件,加大对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的倾斜力度,引导人口和产业空间合理流动与均衡分布。
推进西北地区城市之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构建和完善快速、高效、便捷、廉价的城市区域交通、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系统,使区域内首府城市之间、中小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资源、人口和信息能够加入到基础设施网络之中,参与“一带一路”的竞争与合作。首先要加强区域内首府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形成区域性城市群,打通首府城市和主要我国其他城市群之间的交通、信息通道。其次是推进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形成中小城市和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城市的链接,作为带动省区经济发展的引擎。
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城镇化速度是需要的,但质量更重要,城镇化的质量决定西北地区未来经济的高度。要打造易商、宜居城市,协同考虑人口、土地、文化、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复合型指标体系构建。
关注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雾霾和水资源成为西北地区城市宜居易商面临的标志性难题。西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要遵循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协调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宁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建宁夏区委会主委)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民建 宁夏 全面小康 西北地区 城市化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