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世界一流大学,中国还缺什么?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一直以来,这个追问始终困扰着中国高等教育。
过去20年间,经过“211工程”、“985工程”的持续建设,中国高等教育稳步迈进,一批大学开始跻身世界知名大学排行榜。然而,面对牛津、剑桥、哈佛、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欧美名校,中国高校还有一定差距。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目标后,国务院5日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路径。中国高校亟待在坚持中国特色、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发力迈进。
理想现实有差距 改革创新要提速
“历史留给我们雄厚的物质和学术基础,我们不能沾沾自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诸多不足和发展瓶颈。”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说,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在北大也有所显现,少数人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媚俗畏权;一些人迷失了方向,独立和开拓精神不振,丢掉了优良的学术传统。 林建华说,与此同时,北大学科的整体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有差距,进入世界领先水平的学科较少;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以及在国家与社会发展中能够发挥突出作用的学者还不多;基础学科尽管整体实力较强,但某些学科优势正在丧失;在研究方面,原创性的重大理论及科技成果和能够引领社会思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哲学和社会科学成果较少。
苏州大学校长朱秀林也感到,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高校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整体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加强教育教学的内在动力不足;二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和标志性成果还不够多;三是社会服务层次有待提升,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不够有力。
高水平大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乃至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西方发达国家依托一流大学带动国家富强、引领世界潮流的发展路径表明,一流大学在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社会进步、产业革命、文化繁荣中始终肩负重大使命并担当重要角色。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指出,中国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成为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保教育先行,依靠一流人才来承载重任。为此,《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配套措施,现在看来,时不我待、任务紧迫。
“英国大学在18世纪的崛起,德国大学在19世纪的超越,美国大学在20世纪的引领,根本原因都在于办学思想、理念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说,“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推进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破除制约大学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快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为开放、有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学科建设是龙头 中国特色要坚持
纵观全球,许多世界一流大学都凭借一些学科闻名遐迩,吸引各国英才。例如,牛津、剑桥、哈佛大学拥有遥遥领先的文、法、医等学科,麻省理工学院的工学、斯坦福大学的物理、耶鲁大学的文学和艺术学科是相关领域前沿研究的风向标。
“学科建设是龙头,是高校核心竞争力,而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形成特色发展则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必由之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聂宏认为,一流学科要面向国民经济发展重大科学技术需求,坚持特色发展战略,要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融合创新上下苦功夫,掌握“杀手锏”的关键技术,在优良的学术土壤中,带出一批优秀人才,开辟一片学术高地。
瞿振元指出,以学科为单元加强学校建设,尽早让一批学科成为一流学科,这样的一流大学才是真的而不是假的,是实的而不是空的。同时,一流学科建设一定要处理好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关系,使人才培养的一流和科技创新的一流相互融合,这才是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应有之义。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加快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获得了争创一流大学高校的广泛认同。
陈骏说,考察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路径,根源都在于体现了国家特色、民族特点和文化自信,在于引领了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自觉肩负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的责任和使命。
“创建一流大学,不是简单复制西方大学模式,而是建设有中国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质的现代大学。”苏州大学校长朱秀林说,“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要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线,构建别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教育体系,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中探索地方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之路。”
评价导向要改革 统筹推进很重要
教学改革徘徊不前,新老人事体系之间矛盾初显;资源的综合配置机制不顺、效率较低,职能部门权责不清;学校管理体制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有待进一步合理划分;现行的人事、财务等方面的制度受了过多的约束,束缚了学校应对人才竞争的能力,制约了学科之间的合作以及交叉学科的发展,限制了研究机构的活力……
这些问题,几乎是中国高校发展共同的难题。
“从深层次讲,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发展理念不够成熟、发展机制不够完善、发展方式不够科学、治理架构不够健全等造成的。”苏州大学校长朱秀林说。
“相较之下,我们现在的研究氛围还比较浮躁。”中外合作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认为,中国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真正的差距,可能还在于对个人兴趣的挖掘、对研究的专注度、对未知探索的执着这些方面。从研究看,真正突破性的发现,与研究者的好奇心、兴趣、长期的专注和努力都是分不开。
“世界一流大学一定是一个积极探索未来教育方向、迎接挑战、并为学生创造更大价值的大学,而非仅仅出一些科研成果。这一点可能是当下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特别引起重视的,因为在赶超的过程中,我们更容易关注现行的指标,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席酉民说。
不少高校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外有许多评估机构,纷繁复杂的大学排行让人摸不着头脑,也给一些高校造成了办学思路上的混乱。
“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的道路上,如果没有一个以追求卓越和世界一流为导向的教育科研评价体制为牵引,其结果可能会影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的建设进程。”朱秀林说,“评价体系具有导向和诊断功能,要以国际通行的学术标准来推动国内学术生态的重建,建立全面、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形成中国特色大学评价体系。”
针对这个突出问题,《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积极采用第三方评价,提高科学性和公信度。还提出资金分配更多考虑办学质量特别是学科水平、办学特色等因素,动态调整支持力度等思路。
“统一起来思考、统一起来布局、统一起来推进,有助于克服过去的重点建设存在的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对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瞿振元表示,今后可以考虑引入“可进可出”的竞争机制,落伍的应该退出、新生的应该进来。
瞿振元强调,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不是宝塔形,而是图钉形,由“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仅有112所,其余2400多所高校的发展也要统筹考虑。要注意照顾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学校,让不同层次的学校都有争创一流的环境。(完)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高等教育
 
       
 

 球迷风暴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