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电商借大数据 动“歪心思”要不得
如果问昨天什么话题最热,上网“买买买”的“双11”,当仁不让成为全民聚焦热点。不少人的见面问候语,直接从“你吃了吗?”切换成“你秒了吗?”。经过4年不断洗礼,电商已经将一个本来是“单身狗”黯然神伤的日子,彻底变成了一个全民疯狂“买买买”的节日,而且是方便又有“着数”。
全国网购实力大比拼,说广东人最“败家”一点也不夸张,具体到广州也是名列前茅。再说回“双11”,2013、2014年广东已连续两年夺“双11”败家榜首位,据邮政管理部门预测,今年“双11”期间(11日至16日)全国快递量预计达7.6亿件,而广州地区在11日至21日之间处理的快件数量更将首次超过1亿件,其中最高日处理量将突破2000万件大关。如无意外,今年榜首位也将同样花落广东,期待广东再登败家榜首。作为一个资深的“剁手帮”,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对一些预购的商品交了订金,各种零食、衣服、日用货品还有家用电器,早已满满的塞满了一整个购物车,10月10号晚上12点一过,全部埋单扫货入库。
当大家都在网购狂欢的时候,网上的一篇文章《大数据告诉你,电商会把假货发给谁?》再次将网购的假冒伪劣产品问题摆在消费者面前,给冲动购物的消费者提了个醒,浇了盆冷水。其实每次大家在网上“血拼”的时候,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经常让消费者苦不堪言。对待假冒伪劣产品,我们一直在行动,国家三令五申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有关部门三番五次的严加查处、再加上电商平台的大力开展自查自纠,但由于利润的驱使,电商平台上面的假冒伪劣产品一直层出不穷。
在奸商与消费者所玩的这个斗智斗勇的游戏过程中,消费者也慢慢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利益不断驱使下,奸商的手段跟方式也在不断升级,各种伎俩变得越来越高级,商家先提价后降价、刷信誉骗流量早已见怪不怪,对付这些烂招消费者还有招架之力;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但如果奸商借助大数据等科技手段,逐个分析消费者习惯行为后再“行骗”的话,那就让消费者“无处可逃”了。就像《大数据告诉你,电商会把假货发给谁?》里所描述的那样,有些电商后台会分析客户平时的消费记录、购买记录、单价记录、投诉率、退货率等数据,并将这些作为发哪种货品的参考。这些电商利用大数据不是为了提高产品服务跟质量,而是为了对付消费者:发真货还是假货,优质货还是尾货,消费者想想都觉得后怕。
全民狂欢的“双11”盛典“来之不易”,我们“享受”着便捷服务跟低价商品。在这里要告诫个别商家,不要只盯着眼前蝇头小利,与其耍小聪明、“捞偏门”动歪心思,还不如拿出诚意,借用大数据分析改善自己的服务和提高商品质量,诚信经营,这才是正道。(陈维澈)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电商 大数据 网购实力 网购假货


西藏迎来“萨嘎达瓦”节
斯里兰卡暴雨成灾至少19人死亡
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
佳士得全球精选拍品展亮相香港
美泉宫夏夜音乐会
利马“小丑日”庆祝活动
北约将加入打击“伊斯兰国”国际联盟
北约峰会在布鲁塞尔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