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老丁的“生存机会”
13亿人不是谁都能成为马云,但看似饱和的市场总会让不那么高大上的创业者,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而且,给所有人提供公平的生存和发展机会,也是一个社会进步和走向成熟的标志
老丁是小区一个小包工头,他带着十几个江苏老乡在北京闯荡了20年,光在我们小区就一干10多年。
我家住远郊,不少人家里都有个小院。整日被钢筋水泥包裹着的城里人过来,最稀罕的就是这院子,因此家家都要种花、种菜。地里活儿城市人不在行,于是农民出身的老丁就有了机会。谁家要翻地种菜或铺个草坪,少不了找他们。一来二去熟了,家里换个水龙头、修个窗户,甚至大到房屋修理也开始找他们。就这样,老丁他们在北京有了饭碗,而且一端就是20年。
都说北上广竞争压力大,连大学生、研究生都未必能混下去,只有初中文化的老丁,带着十来个农民,靠着简单的劳动在北京怎么就扎下来了?
个人感受:他的存在让我方便,每年冬天他走后,我都盼着他开春回来。这份期盼正是老丁存在的理由。
按说老丁干的活应该是物业的,物业怎么就容忍老丁在自己地盘挖墙脚?
体制带来的惰性问题。物业费按年交,且多数物业公司收费标准会尽量涵盖成本。因此物业往往最关心两点:年初能不能如数收来钱,收来钱以后如何尽量压缩成本。当业主交了物业费后,不少物业的心思往往是服务越少越好。而老丁他们没有保底的物业费收入,靠的是一单单的业务才能生存,你不找他,他都会上门来找你。面对客观存在的市场机会,一个是能推则推,一个是平地都想抠出烙饼来。于是,被旱涝保收的物业费养得失去了市场敏感性与服务意识的物业,拱手让出本该属于自己的业务也就不足为奇了。
物业公司毕竟规模有限,而且变骄变懒的他们也压根没想和老丁这样的“游击队”一争高下,所以让老丁侥幸捡了漏。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转型期,服务业可是越来越火。特别是互联网时代,O2O的上门洗车、上门家政,都是冲着服务这碗饭来的,面对今后激烈竞争态势,文化不高的老丁,饭碗还端得稳吗?
只要能本本分分、扎扎实实去解决小区住户们的真问题,老丁的面包会有的。在经济领域,有些项目适合小规模运作甚至只适合小规模运作。一个煎饼摊可以养活一家人,但是非要融资搞个煎饼公司,恐怕未必能活。道理其实不复杂,对工业生产而言,规模可以降低边际成本,而靠人工服务赚取利润的低端服务业,规模太大不仅无法使边际成本降低甚至会提高。比如最近陷入困境的互联网洗车以及美国的家政O2O鼻祖企业的宣布破产,问题都出在用大资本运作了小项目。
这类不适合大公司、大资本运作的项目,恰恰是老丁们的生存空间,只要努力、踏实、诚信地工作,世界这么大,看似饱和的市场总会给他们起码留道缝儿。
在这个鼓励创新创业的时代,有必要强调一点:中国的确需要阿里巴巴这样的大企业,需要马云这样的大企业家,但同样也需要千千万万个小微企业,需要千千万万个老丁这样看起来不那么起眼的经营者。13亿人不是谁都能成为马云,但是每一个创业者都能成为老丁。而且,给所有人提供公平的生存和发展机会,不让强者恒强,弱者更弱,其实也是一个社会进步和走向成熟的标志。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老丁的“生存机会” 马云 阿里巴巴 小微企业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漫画展在合肥展出
印尼“彩虹村”
埃及一楼房整体倾斜 倚靠临近楼房
宝兰高铁进入全线拉通试验阶段
美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民众在白宫外抗议
日本成功发射一颗导航卫星
英国举行大选电视辩论
世界无烟日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