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圆明园照片怎变作了颐和园?
这几天的艺术新闻有一篇名为《英国首次发现圆明园被烧毁前照片》的文章被大量转载讨论,声称在英国苏富比拍卖行以20万英镑上拍的一张照片,由英国战地摄影师费利斯·比托于1860年北京被攻陷前拍摄,是圆明园被毁前难得一见的存照,不过立马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的公众号”数字圆明园”就摆出大量图片和事实证明,这张照片不仅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发表,最重要的是,照片上并不是圆明园。
为什么说这张照片是圆明园的冒牌货?它拍摄的究竟又是哪里呢?

照片的作者,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英军随军摄影师费利斯•比托。在照片底部,一行清晰的英文是摄影师留下的手迹。
这行字的中文意思是:皇帝夏宫——圆明园,北京城郊,摄于1860年10月。按照作者的标注,它的拍摄时间,恰好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劫、烧圆明园之前,如果所记属实,这张照片的价值毋庸置疑。
然而,可惜的是,尽管白纸黑字,但这张照片拍摄的还真就不是圆明园。
下面这座建筑,不知大家看着是否眼熟?

它是颐和园六座城关之一——昆明湖东堤北端的文昌阁,跟费利斯·比托拍摄的那座城关是不是很像?没错,比托拍摄的其实并非圆明园,而是现在颐和园这座文昌阁。
不过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心存疑问:不对啊,明明不一样,老照片里的城关可要高出一层呢。三层变两层,这是怎么回事呢?作为英军随军摄影师的费利斯·比托,又为何会“颐和园、圆明园傻傻分不清楚”呢?要解决这些问题,还得从“颐和园”的身世说起。
摄影师为何闹乌龙?
1860年10月18日,圆明园惨遭侵略者焚毁,这是众所周知的史实。但其实,那次灾难中受到破坏的远不止圆明园。据时任京官的鲍源深在其《补竹轩诗文稿》中所述:“九月(农历)初,夷人焚五园三山,圆明园内外胜景,悉成煨烬矣。”也就是说,现在我们习称的“三山五园”——静宜园(即香山)、静明园(即玉泉山)、畅春园、圆明园和颐和园(即万寿山)都遭到焚毁——如今的颐和园,也是劫后重生,原貌难寻。

三山五园”的相对位置。“香山”与“静宜园”、“玉泉山”与“静明园”、“万寿山”与“颐和园(清漪园)”,其实都是指同一园林。所以,“三山五园”实际上是五座皇家园林。
确切的说,彼时尚无“颐和园”,被焚毁的是它的前身“清漪园”。清漪园是乾隆皇帝于1750年至1764年,花费15年时间,为筹备其母孝圣宪太后的六十寿辰而修建的园林;清漪园近邻圆明园,其规模又难与鼎盛时期的圆明园相比,人们有时不免误以为清漪园是圆明园的附园。这可能也是费利斯•比托混淆了两园的原因所在:他或是将相距甚近的两座园林搞反,或是误将二者看成一体含混标注,都在情理之中。
比托的照片记录的虽不是“被毁前的圆明园”,但“被毁前的清漪园”影像同样弥足珍贵。1860年的火劫中,清漪园也遭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只是不像圆明园那般惨烈罢了,影像中的文昌阁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遭到破坏的清漪园智慧海及众香界。直到光绪时期,清漪园才以“颐和园”这个新身份焕然重生。
那么,照片中的文昌阁为何由三层变成了两层呢?这就要说到大家熟悉的“慈禧修园子”了。海淀的皇家园林区——“三山五园”被毁后,1873年至1874年,同治皇帝一度想要重修圆明园,但终因财政拮据而不了了之。1875年同治去世,光绪帝即位,慈禧太后大权在握,选择修复受损相对更小的清漪园。1888年3月,清漪园终于宣告重生,并由光绪正式更名为“颐和园”。“颐和园”不完全等同于以前的“清漪园”,尤其是不少建筑景观由于经费紧张,有所简化,文昌阁便是因此才减了一层。
老照片里的圆明园中式建筑到底长啥样?
圆明园遭火劫时,摄影技术刚刚随英法远征军来到中国。19世纪70年代起,不少外国人进入圆明园进行拍摄。现在,已有大量的圆明园老照片公布;但我们所见的,几乎全是砖石建造、火烧损坏较小、至今遗迹尚存的西洋楼景区照片。园内中式建筑虽受灾难性破坏,但至少在同治重修时,尚存十余处景区未毁。然而中式景观的彼时旧照却是难得一见。


这两张老照片,上面一张是德国人奥尔末1873年拍摄的大水法,下面一张是英国人查尔德1877年拍摄的谐奇趣。圆明园的多批老照片被陆续公布,但拍摄对象集中于西洋楼景区,中式景观的老照片十分罕见。
难得在旧照片中发现圆明园中式景区的老照片,却被证明取材于颐和园,想来不免令人失望。不过下面这组收藏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据推断应拍摄于1879年左右的老照片可才是货真价实的圆明园中式建筑老照片。

此景为廓然大公(双鹤斋)的规月桥,为该区八景之一。乾隆帝曾御制《规月桥》诗赞曰:“拖如玉带曲如钩,上置行廊又似舟。仙术何须倩法善?往来常作广寒游。


上面两张老照片,同样取景于廓然大公景区。廓然大公初名深柳读书堂,早在康熙末期便已建成,乾隆年间列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这座四方重檐亭为“平湖秋月”景区的两峰插云亭,此亭为园内重阳登高之处。同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恰东临廓然大公,两个景区的照片,很可能是摄影师一路边走边拍而得。
但这组老照片底部的英文却标注为“万寿山”(颐和园):真正拍摄圆明园旧景的照片,反而被老外标注在了颐和园(清漪园)。
编辑:陈佳
关键词:圆明园照片 怎变作了颐和园


韩国"世越"号沉船抵达木浦新港
俄罗斯庆祝世界首艘ARC7冰级液化气运输船入港
“冰王子”普鲁申科宣布退役
美国宇航员打破女性太空行走次数纪录
海上祭英烈
乌克兰公司研制的安-132新型多用途运输机完成首次试
浙江一油罐车与货车相撞起火引燃民房
清明节前寄哀思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