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 众说
供暖未必都要“集中”
供暖未必都要“集中”
南方即便真是采用集中供暖,无论政府财政还是家庭,恐怕都要付出更多财力,才能获得与北方同样的温暖,与其如此,还不如多想想分户供暖的招儿。
南方的冬天也很冷,这一点毋庸置疑,有争议的应该是以怎样的方式解决供暖问题。很多人对于“供暖”的理解,好像只有北方的集中供暖一途,事实上,集中供暖也并非想象的那么完美,在温暖的背后也隐藏了很多问题。要看到,集中供暖的“性价比”未必有人们想的那么高。
首先,就最直接的居民开销来说,集中供暖并非“免费午餐”,市民需要为此付出不菲代价。按照北京今年的收费标准,由市热力集团供应的民用供暖价格为每建筑平方米、采暖季24元,也就是说一个80平米的屋子,三个月要缴纳的暖气费为2000元左右。南方同样面积的家庭,如果开空调取暖,所耗电费可能也相差不多。
其次,在集中供暖的模式下,需要消耗相当大的管理成本。前不久就有很多北方网友质疑,近几年煤价跌入谷底,但很多城市煤炭供暖的取暖费却纹丝不动。成本降了,为啥取暖费不降?供暖企业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共同的说法是,煤炭价格虽然下降,但供热成本没有降,比如网管运行费、折旧费、人工费等连年上涨。虽然“局内人”的说法不能全信,但在这种集中且成本不透明的模式下,最后都需要消费者承担。
再次,也就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去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还曾发表一篇论文,称以淮河为界,烧煤供暖的中国北方地区空气污染水平高于中国南方,北方5亿居民因严重的空气污染,平均每人失去5年寿命。虽然其研究结论是否科学,还有争议,但每到供暖季节,北方很多城市空气污染加重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并不是说集中供暖一无是处,就拿污染问题来说,北方集中供暖相比分散供暖可能还更环保。以上所列,只是为了说明集中供暖也有其局限所在,南方完全可以探索一些既可以暖,又能克服这些缺陷的供暖方式。其实,现在南方很多城市家庭,已经逐步习惯电暖气、采暖炉等供暖方式,一些新建的小区也开始提供分户供暖的选择。
从客观条件来看,南方空气湿度大、墙体薄、门窗多,即便真是采用集中供暖,无论政府财政还是家庭,恐怕都要付出更多财力,才能获得与北方同样的温暖,与其如此,还不如多想想分户供暖的招儿,别在集中供暖一棵树上吊死。
□王建(职员)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南方供暖 集中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