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资讯收藏资讯
“高密茂腔”从传统到现代
大型现代茂腔戏《红高粱》走上舞台
10月17日,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担任编剧的大型现代茂腔戏《红高粱》,在山东省梨园大戏院隆重上演,现场宾客满堂,好评如潮。高密茂腔从民间走向大众,从小舞台迈进大剧场,如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高密茂腔源远流长,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在民间花鼓秧歌的基础上,以“姑娘腔”为主调形成的戏曲声腔,曾被誉为“胶东之花”。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莫言在小说《檀香刑》里多次提到家乡高密一带的猫(茂)腔,“茂腔一唱,饼子贴在锅沿上,锄头锄到庄稼上,花针扎在指头上”。
茂腔演员在化妆
提起高密茂腔,必须提起一个人,高密市艺术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孙红菊。她从14岁开始学习茂腔,如今已从事这项事业35年,经历了高密茂腔的发展、衰落、繁荣。“高密茂腔演出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仍然深受百姓喜爱,但受历史和现实的影响,从2000年初出现了剧目失传、曲牌音乐流失,特别是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要把这项艺术传承下去,必须从娃娃抓起。”孙红菊积极向剧院领导提出建议。艺术剧院院长、政协委员邹治方从2003年开始,连续5年提出了关于重视茂腔人才培养、创新茂腔表演方式、推动茂腔走出去等6件提案,积极反应基层群众呼声。高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协委员提案,着力推动茂腔的传承和发展,2008年11月,专门拨出40个事业编制,面向全国招考10至13周岁茂腔小娃娃,成立高密茂腔少年班,为茂腔发展注入了强心剂。现在在高密会唱茂腔的已经不局限于剧团、老年人了,学校、企业里经常能听到茂腔的声音,更多的年轻人也喜爱上了这一传统艺术。
(作者工作单位为山东省高密市政协)
茂腔进校园,深受小学生们的喜爱。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高密茂腔 《红高粱》 传统艺术 民间非遗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