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十三陵新建地下文物库启用,时隔59年
定陵3000件文物重回地下
定陵文物搬家过程中,工作人员在清点皇后凤冠上的珠宝数量。
59年前,明十三陵定陵地下玄宫开启,出土了3000余件随葬品,包括金器、银器、玉器和丝织物等。今年,随着十三陵新建地下文物库房启用,这3000余件珍贵文物又重新回到地下。
昨天,记者从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了解到,截至11月18日,文物的搬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挪移到地下的文物全部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保存,困扰十三陵多年的文物保存难题基本得到解决。
新库房面积增3倍
十三陵新建地下文物库位于定陵前的文物展厅附近,和曾经的老库房相距不过20米。库房分地上一层,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2435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文物存放面积770平方米)。
昨天上午,经过严格的检查、登记程序,记者一行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入地下库房,楼道里充溢着浓郁的樟木气息。
“和老库房相比,面积增加了近3倍。”十三陵特区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老的文物库房建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50多年。老库房位于地上,仅200多平方米,众多珍贵藏品无法分门别类摆放。并且老库房设施老旧,不具备恒温、恒湿保存条件,丝织品等文物的老化现象严重。
新库房于2009年动工营建,2012年正式完工。新库房不仅面积增大了,配备的消防、安防和空调设施也很先进。“中央空调可以保证恒温、恒湿;消防用的是氮气,灭火时可保证不弄湿文物”。
另外,新库房具有防震功能,并且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红外等设施,对库房里的动向进行24小时监控。
一件龙袍得要6人来搬
顺着楼梯来到文物库地下二层,其中有一间库房专门用于存放丝织品。十三陵特区文物保管部部长宋磊介绍,1956年至1958年,考古工作者对定陵地下宫殿进行考古挖掘,共出土地下文物3000余件,其中丝织品600多件,包括明神宗生前穿过的龙袍、著名的女衣——百子衣等。
穿过3道安全门,就是库房的所在。房间里并排放着3组大立柜,每组立柜从上到下有10个宽达两米的大抽屉。每个抽屉上都有标签,说明存放的是哪件文物。工作人员打开其中一层抽屉,一件400年前曾被明神宗朱翊钧穿过的暗黄色龙袍,呈现在记者眼前。
这件龙袍平铺在抽屉里的白色宣纸上,胸前用金线绣制的游龙图案完整保留着,但衣襟、袖口等位置,很多布料已经脱落、碳化,成了碎片、碎屑。袍子上还有明显的被折叠过的痕迹。
随后,工作人员又打开另一层抽屉,同样是一件龙袍,颜色稍浅,衣襟上有明显裂纹,一侧的袖子已经残缺不全。
“这类丝织品最难保存。”宋磊介绍,文物刚出土时因为接触空气,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碳化现象。在后来几十年的存放中,由于空间狭小,很多都被折叠在了一起,加剧了文物的老化。此次,新文物库设立了5个丝织品库房,用专门定制的大抽屉将所有丝织品平铺摆放。每个抽屉下都有专门的樟木隔板,用于防虫。库房温度恒定在20摄氏度左右,湿度在50%到55%之间。
所有丝织品中,最难搬运的是龙袍。工作人员介绍,龙袍的两只袖子平摊开来,有两米多宽,并且衣服上有很多残片,稍不留心就会有损坏。搬运时,得先把衣服平整地铺在一张搁板上,再将搁板从老文物库运送到新文物库,最后将搁板上的龙袍一点点挪移到专门存放的抽屉里。整个过程需要6个人参与,像这类大件的丝织品文物一天也只能搬运两三件而已。
特制“囊匣”为文物护体
除丝织品外,定陵出土的还有大量金器、玉器、瓷器等。对于这类文物的存放,十三陵为它们量身定制了“囊匣”。
“囊匣”其实是一个个蓝色的缎面方盒,盒子框架材料为三合板,内部为特制海绵和棉花,并依据每个文物尺寸、形状塑形,“文物放进去完全吻合,不会随便移动。即便从30米高的地方摔下来也不会受影响。”工作人员介绍。
在文物库地下一层的器物库房,工作人员打开其中一个“囊匣”,里面摆放着一支“喜庆万年”鎏金银簪,簪子上镶嵌的红蓝宝石,以及“庆万年”三个金字璀璨、发亮,看起来十分精美。“有了囊匣护体,文物存放更安全,保存寿命也会延长。”宋磊介绍,现在办事处已经定制了1700多个不同规格的囊匣。放置于囊匣中的文物,未经批准,不允许随意取出,以尽量减少与外界的接触。
十三陵特区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地下文物库于2012年建成。此后,特区花了两年半的时间筹备文物搬家事宜,包括文物登记,文物柜架的设计、制作和安装,文物囊匣的测量、制作等等。今年3月27日,文物搬家工作正式启动,到11月18日基本完成,历时7个多月。从文物清点、拍照、包装、装箱、运输、拆箱、分类到完成上架,每一件文物的搬运都要经历至少6个环节。
除馆藏文物大搬家外,原先散落在各陵区的石碑、石刻、木质及琉璃等建筑构件2000余件,也集中移到思陵院中。至此,十三陵文物搬家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小知识
定陵小档案
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及其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墓。其营建自万历十二年(1584年)始,十八年(1590年)竣工,用时近六年。陵寝占地18万平方米,用银800余万两,它是十三陵中规模较大且最为奢华宏丽的一座帝陵。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定陵 文物 十三陵 地下文物库



韩国"世越"号沉船抵达木浦新港
俄罗斯庆祝世界首艘ARC7冰级液化气运输船入港
“冰王子”普鲁申科宣布退役
美国宇航员打破女性太空行走次数纪录
海上祭英烈
乌克兰公司研制的安-132新型多用途运输机完成首次试
浙江一油罐车与货车相撞起火引燃民房
清明节前寄哀思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