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拔管弑母”悲剧带出情与法的思考
2015年10月31日,眉山市城区杭州路上发生一起车祸,50多岁的朱素芬与一辆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朱素芬受伤严重,随后被转到眉山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11月2日,朱素芬儿子郑某某等家属在探视时将朱素芬的呼吸管拔了,呼吸机报警后护理人员要去接呼吸机,被家属阻止。朱素芬不久离世,目前包括她的两个子女在内的多名家属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已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11月20日《成都商报》)
生命是不分贫富贵贱的平等,任何人都无权剥夺他人生命。然而,郑某某却亲手拔掉了维持自己母亲生命的呼吸管。这样的“拔管弑母”举动,即使如郑某某所说有其苦衷和无奈,但“别有一番滋味”的悲情在权威的法律面前仍旧不会法外施恩。
“人生在世,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与不为的界限也就是底线,在感情层面的底线就是道德,在规则层面的底线就是法律。郑某某及亲属在忽视伤者意愿的情况下,主动选择“拔管弑母”,不管是在道德还是法律上都站不住脚。面对“杀了我,给我一个痛苦”这样的临死诉求,演员在影视剧中尚且不忍于心,作为儿子的郑某某却为何能对母亲下的去手?
作为看客,我们也不必因为事不关己,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随意评说这样的儿子“大逆不道”。正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每个人做任何事都是有其原因的。就此事件而言,朱素芬伤势过重,治愈无望,同时需要高额的治疗费用来维持生命。这对于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讲好比雪上加霜。当郑某某及家属无力承担来自精神和经济的双重重担时迫不得已地选择了放弃治疗。这样的无奈或许可以理解。
无独有偶,2009年,深圳的文裕章探望在医院昏迷的妻子胡菁时,将胡菁身上的呼吸管、血压监测管等医疗设备拔掉。护士与医生见状上前制止,文阻止医生救治,并说病人太痛苦了,要放弃治疗。伤者家属的心情和现实的困难人们可以理解,但是主动拔管真的就是放弃治疗吗?
其实,主动拔管与放弃治疗有很大区别。主动拔管的行为对正在抢救中的人是致命的,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下,主观上希望伤者生命提前结束,客观上有剥夺他人生命或阻止生命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条件。而放弃治疗则是行为人主观的放弃借助医疗器械或药物维持生命以及恢复健康的行为,这并不存在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两者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实质性的行为犯罪,后者则为道德上的罪行。二者在责任划分上也大有不同。患者或家属如果选择放弃治疗需要和医院达成共识,并签署相应协议,以便厘清双方责任。如果是家属在未和医院协商下擅自将伤者呼吸管拔掉,那就脱离了道德层面而进入了法律的视野。
继续将问题引向深入,如果拔管不是导致死亡的原因,是否还构成犯罪?答案依旧是肯定的。因为拔管客观上是足以致命的行为,不要求实际致命。“比如我为了杀一个人,朝对方开了一枪,打没打中并不影响这是杀人行为”。所以,朱素芬的两个子女及多名家属都难逃法律制裁。
总而言之,“放弃治疗”是属于道德层面的“大逆不道”,“主动拔管”却是属于法律层面上的“故意杀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拔管弑母”放弃治疗 道德犯罪 行为犯罪


浙江千岛湖再现“巨网捕鱼” 万鱼起跃
金砖国家媒体首次举办联合摄影展
500千伏川渝输电大通道全线贯通
伊朗发生两起枪击案致1死10伤
德乌帕当选尼泊尔新总理
古巴纪念华人抵古170周年
巴黎举办无人机节
与你在一起:德地标建筑投映上英国国旗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