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海昏侯墓为何埋如此多陪葬品 源于汉代厚葬之风
11月21日至23日,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工作者在对海昏侯墓主椁室文物集中提取研究时,发现两盒金饼远不止此前估计的约50枚,而是有187枚。其中一盒有88枚,另一盒有99枚。这些金饼有的正面光滑,有的凹凸不平。此外,还发现了25枚马蹄金,其中罕见的麟趾金10枚,大马蹄金5枚,小马蹄金10枚。目前,这批金器已被提取并运往了文物应急保护用房保护和修复。

近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持续引发关注。之所以被大家关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里出土的文物总能刷新我们的认知。从数量上来说,仅铜钱就有十吨之多;从质量上来说,雁鱼灯、韘形佩也属精品。为何古人墓葬中能有如此多的陪葬品?这其实与当时的丧葬制度有密切关系。
汉墓总能有大发现
事实上,南昌海昏侯墓并非唯一受人关注的汉代墓葬,此前发掘的不少汉墓也都因出土了考古价值极高的文物而受人关注。
近来总被提及、与海昏侯墓相对比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就是个例子。该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印章、封泥、竹木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此外,还出土有保存完好的女尸1具。
此外,满城汉墓也以随葬品豪华奢侈著称。该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共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著名器物。
不难发现,一些保存较好的汉代墓葬往往能出土大量文物,而这与当时“厚葬”之风盛行有很大关系。

11月21日上午,在南昌西汉海昏侯主椁室发掘过程中,又一盒金饼被提取出。记者从现场看到,由于金饼过重,已将盛装的漆木盒子压坏,考古人员不得不用钢板将其运至研究室。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厚葬成风的汉代
秦王朝统治者的厚葬在历史上颇为突出,秦始皇墓即使如此。汉承秦制,其厚葬之风被认为较秦王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汉武帝生前营建茂陵,《汉书》载“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
即使素以“节俭”著称的汉文帝也未能例外。他生前曾称死后要“薄葬”,不以金银铜锡为饰,仅用陶瓦器皿陪葬。但到了晋代,霸陵遭掘,发现大量金银珍宝。
汉代帝王普遍实行厚葬,据《晋书•索琳传》记载:“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献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就是讲,要将每年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一作为修建皇陵的费用。这里虽然在数据上并不一定准确,但汉代的厚葬之风可见一斑。
此外,不仅帝王厚葬,宗室勋贵也加以效仿。史书上所谓“窦氏青山”、“卫青庐山”、“霍去病祁连山”等,都是形容汉代勋戚坟冢之高大。《汉书•佞幸传》记载,哀帝宠臣董贤死,“乃复以沙画棺,四时之色,左苍龙、右白虎,上著金银日月,玉衣珠壁以棺,至尊无以加。”
“事死如事生”与“孝”的内核
当然,汉墓的“厚葬”并非只是在墓中填满珍宝这么简单,其大致还是遵循“事死如事生”的原则,即死者生前享受的东西都要带到墓中去。其墓葬形制的宅第化与陪葬品的生活化皆十分明显。
拿南昌海昏侯墓来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曾介绍称,海昏侯墓的整个墓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错落有致分布着以海昏侯墓为核心的大小9座墓葬和一座车马坑。墓园地面建筑各种要素齐全,祠堂、寝、便殿、厢房和墓园墙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统等基址均清晰可辨。俨然如墓主活着之时的样子。
此外,也有研究认为,这种“事死如事生”与汉代人对孝悌思想的推崇不无关系。
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在当时的人看来,“孝”不仅表现为现世的“亲亲”、“尊尊”,而且体现在父母、长辈死后,也要一如既往地奉行孝道。《孝经》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这里,虽然孔子并不提倡厚葬,但随着汉武帝“独尊儒术”,古代儒家“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却被充分发挥,最终成为汉代厚葬的理论依据。

11月18日,考古人员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东侧发现多件玉佩饰,其中一件玉佩饰做工极其罕见。这件7*10cm的玉佩饰不仅做工精美,上面雕刻有龙、凤等图案,栩栩如生。专家推断这件玉佩饰疑似韘形佩,这种高等级玉佩饰的发现更加反映了墓主人的身份特殊及高贵。 郭晶 摄一元 摄
厚葬的另一面
当然,厚葬看起来是繁荣兴盛的表现,但同时也给当时的民众带来了不小的负担。事实上,就现有文献来看,厚葬之风已远远超出了一般民众所能承受的能力。
《后汉书•崔骃附崔寔传》就记载崔氏家族因竭力建坟茔、修碑祠而倾其所有,导致家业败落,贫困如洗。文中称,“寔父卒,剽卖田宅,起冢茔,立碑颂。葬讫,资产竭尽,因贫困,以酤酿贩鬻为业。……(寔)建宁中病卒。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敛。”
汉代桓宽在《盐铁论•散不足》也曾谈及此种风气。他称,一般黎民竞相慕效厚葬之风,“而至于发屋卖业”。
到了东汉,朝廷已经开始下诏明确制止“厚葬”这种“奢糜”的行为。《后汉书•明帝纪》记载,明帝永平十二年就曾下诏谴责和制止“厚葬”。诏曰:“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糜。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于坟土,伏腊无糟糠,而牲牢兼终于一奠。糜破积世之业,以供终朝之费。”
此外,汉代的厚葬也并没有起到保护墓主的作用,反而成了汉墓屡遭盗掘的重要原因。正因此,考古界也有“汉墓十室九空”的说法。
很多汉墓在汉代就已经被人盗掘。像前文所述的汉文帝霸陵在成书于汉代的《史记》中,就有被盗的记载,当时还发现了大量的“瘗钱”。汉武帝的茂陵也是多次被盗。在刘彻死后仅3、4年内,茂陵就已遭盗掘,当时甚至还有人在扶风(今陕西省扶风县)买得墓中所葬玉箱、玉杖二物。
不过,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汉代厚葬之风所留下来的却是当时人生活的重要参照,也成为今天的人们认识汉代的重要依据。
编辑:陈佳
关键词:海昏侯墓 为何埋如此多 陪葬品 源于汉代 厚葬之风


广西防城港边防查获537件鳄鱼制品
纳布卢斯文化艺术节
波兰纪念斯摩棱斯克空难7周年
玛拉拉·尤萨夫扎伊获任联合国和平使者
大连至美国西部集装箱远洋干线开通
布拉格蝴蝶展开幕
国际空间站三名宇航员返回地球
韩国"世越"号沉船抵达木浦新港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