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手机软件“必须可卸载”考验执行力

2015年11月25日 15:33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新买的手机里用不上的软件占着内存,消耗流量、泄露隐私、恶意扣费,而且还卸载不了?去年10月,广东省消委会携手全省23家市、区消委会,联名向国家工信部“上书”, 希望工信部推进落实手机预置软件自由卸载。近日,工信部起草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App)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并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提出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手机软件,必须可卸载。(11月24日《新快报》)

手机预装软件问题,一直都是困扰手机用户的一大难题。在一项调查中,95.32%的受访用户表示购买的手机中存在预装软件,其中88.91%不可卸载。某品牌的两款手机预装的软件甚至超过了40款,让人咂舌。手机中繁多的预装软件有四宗“罪”:一是大占内存,静悄悄在后台运行,待机耗电如流水,还会导致手机卡机;二是悄耗流量,经常会自动更新;三是暗吸话费,像给用户设下圈套一般,打开就可能被收费;四是私采泄露用户信息,包括手机号码、地理位置、短信与通话记录等等。

仅拿“悄耗流量”和“暗吸话费”来说,这类投诉可谓比比皆是。比如前不久,先是广东佛山龙女士的手术被曝3小时用掉23GB流量,而后武汉陈女士的手机一夜又跑掉50GB流量,最近又有媒体报道称南京某用户在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的手机产生了1700GB的WLAN流量。事后运营商调查证实:这几起“天价”流量事件,几乎均是手机预装恶意软件偷取用户流量所致。可以说,正是因为“流氓软件”作祟,我们手中的智能手机,变成了一部部吸费“老虎机”,让不少用户苦不堪言。

正基于此,无数手机用户早就呼吁,手机预装软件应该自由卸载,以维护他们的最高使用权。工信部此番起草的规定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期待它能真正解决手机预装软件之乱。用户有权决定自己购买什么样的手机,有权选择是否卸载自己不需要的预装软件;而生产商或经销商利用技术手段,使智能手机中的预装软件不能正常、自由卸载,有的卸载了甚至会影响手机使用与售后服务,则属于一种强买强卖式的强制消费,侵犯了手机用户的自主选择权、知情同意权、个人隐私权。

有了“必须可卸载”的规定,一定就能让手机用户松口气,不再有“卸不掉的烦恼”吗?不一定。这要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整治决心和惩罚力度有多大。实际上,隐藏在手机预装软件背后的利益空间是惊人的,有业内人士透露,市面超过96%的手机预装软件在10款至40款不等,每款软件的预装价格为0.5元至10元左右,以平均费用3元计算,假设某手机厂商年出货量为3000万台,手机厂商仅从这款软件上的获利就接近1亿元。监管部门的整治决心和惩罚力度不大,能撼动手机厂商的逐利冲动吗?

而且,手机用户“卸不掉的烦恼”来自多方面。除手机生产商和软件开发商结成利益同盟,往手机里过度预装不能卸载的软件外,电信运营商也会在自己的定制机上,把自己开发的应用装进去;手机批发商在批发手机过程中,也会勾搭软件开发商,私自装入一批应用软件,顺道赚一笔钱;手机零售商甚至也会“雁过拔毛”,装入一些垃圾、恶意软件以分一杯羹。可见,相关部门除了要监管好手机厂商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要做的监管功课还有很多,远非出台一纸规定就能了事。(何勇海)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手机软件“必须可卸载”预置软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