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阎肃:把灵魂融入艺术
2010年5月13日,阎肃在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参观,与飞行员交谈。郭兴福 摄
“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飞向前。”“有一种花儿叫马兰,你要寻找她,请西出阳关。”“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旋律背后有着同一个创作者——空政文工团创作员、著名艺术家阎肃。
为什么每创作一部作品都能广为传唱,为什么每次国家重大文化活动他都是“撒手锏”,为什么空政文工团的年轻人都视他为“定海神针”?这一生,阎肃把一个个文艺精品送进了艺术殿堂,获得了很多荣誉,但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把灵魂融入艺术、融入时代的真情付出。
激情似火,为时代奔腾燃烧
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与6000名中外人士观看晚会,共同纪念这个光辉的日子。
早在今年3月,阎肃就受命参与《胜利与和平》的策划编创任务。已是85岁高龄的阎肃激情似火,与年轻人一起连续奋战数月,文艺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1930年,阎肃出生于河北保定,1953年4月入党,1953年6月入伍,曾创作1000多部(首)作品,参与策划100多台重大文艺活动,获国家和军队大奖100余项。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作为党的文艺战士,阎肃把艺术的根深深扎进精神的沃土,结出的第一个硕果就是民族歌剧《江姐》。
1962年,阎肃从当时风行全国的小说《红岩》中得到灵感,决定以小说中的主人公江姐为主线,创作一部歌剧,反映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忠贞气节,为刚刚经过三年困难时期的国民鼓劲。
在探亲的假期中,阎肃思绪像奔涌的泉水,像爆发的火山,从笔端、从心中倾泻而出,整整写了18天,歌剧《江姐》的剧本初稿一气呵成。
剧本写作仅18天,而打磨、谱曲、排演却用了近3年。1964年9月,由阎肃作词,金砂、姜春阳、羊鸣作曲的歌剧《江姐》公演,旋即引起轰动,创造了中国歌剧史上5次复排、演出1000多场的奇迹,“雪压不弯、风吹不倒,信念不变、矢志不移”的“红梅精神”,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1991年,阎肃创作歌剧《党的女儿》。其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而在世界东方,迎来70岁生日的中国共产党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定前行。
又是一个18天,他3天写一场戏,与作曲家和演员们合作,很快完成了整部戏的创作排练。总政歌剧团原团长、作曲家王祖皆说:“耳顺之年,三天一场戏,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饱满的热情,是完成不了的。”而阎肃说:“当时,我的脑子里没想别的,就想告诉人们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在哪儿、共产党员是什么样。”
歌剧《党的女儿》登上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的舞台,又一次盛况空前,引起轰动。
坚持为信仰而歌、为时代而歌、为强军而歌,“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作品是不是走在时代前面,是不是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阎肃艺术生涯的真诚告白。
“扎猛子,从大众生活中锻造精品”
23岁参军,85岁的阎肃是全军兵龄最长的老兵之一。今年9月,阎肃病重住院后,当别人问他艺术常青的心得,他回答:“听招呼、跟党走。”这句话他常挂在嘴边,也是他65年艺术之路的真实写照。
“今生铁心跟党走,风风雨雨不回头。”他火一样的创作激情,正是源于对党的无限忠诚和无比热爱,也正是因此,阎肃对每一部作品的要求都是精益求精,他说:“创作一部作品,就要穷尽自己的智慧,即使成不了精品,也不要留下遗憾。”
当年为了在歌剧《江姐》基础上改编京剧《红岩》,阎肃主动提出去曾经关押过江姐的渣滓洞体验生活,把手反铐上,戴上脚镣,脚镣很重,碰到踝骨那是钻心的疼,吃饭、睡觉都不解开。那七天七夜,他感受到了铁窗内失去自由的痛苦,他看到了国民党特务用来折磨革命者的各种刑具。为了体验上大刑,他还真的上了一回“老虎凳”,当捆绑的脚下加到第二块砖时,他两条腿的筋都快要绷断了……
那种刻入骨髓的“炼狱”生活,使他在进行创作时,一次又一次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他笔下流出的,字字是泪、句句是血,活生生的江姐就这样被他搬上了舞台。“几度墨汁干,木凳欲坐穿。望水想川江,梦里登红岩。”经过两年锤炼,他对剧本和曲谱从头到尾整整修改了几十次,反复排练修改,最后连食堂的大师傅,听着排练厅传来的声音,一边和面,一边哼唱,也一边感动得流下眼泪。
阎肃的创作从未离开过人民和生活,他说:“一旦确定干什么,就要学会‘扎猛子’,往根上去。”
1959年,阎肃下连队锻炼,他学会了擦飞机、充氧、充冷、充气、加油,分解轮胎、钻飞机进气道。时间长了,他跟机械师、机械员、特设师、无线电员全都交上了朋友,连飞行员也都熟悉了。一天傍晚,战鹰陆续归航,只有他所在机组的飞机迟迟未归。看着战友们那期盼的眼神,阎肃心头一动:我们的心都在天上,我们都爱这蓝天!
当天晚上,阎肃下连队一年积聚的情感全都付诸笔端,一首歌词就这样一挥而就:“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飞向前。”一首《我爱祖国的蓝天》,写尽了飞行员的自信与豪迈。
65年来,他几乎跑遍了空军所有的部队,机场、阵地、边防哨所,处处留下了足迹和歌声。65年来,他为部队写了多少军歌、师歌、团歌、连歌,他自己都数不清了。
渴盼文艺的朗朗天空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阎肃说:“人年轻要多干、少争、少斗,多学别人的长处;人老了,尤其注重立德,要把名利看得很淡。”
作为文艺界的“常青树”,阎肃在拉大幕中开始了自己的艺术道路。在西南军区文工团时,阎肃被编入合唱队。那时候,要求演员“一专三会八能”,拉大幕、管汽灯、演出催场,阎肃什么都干。从拉大幕开始的艺术道路,到被称为文艺界的“词坛泰斗”“国宝级艺术家”,阎肃说:“我感觉自己没做什么,怎么就有了这么高的评价。我唯一承认的,就是我很勤奋,我认真对待每一分钟。”
和阎肃合作创作了《江姐》等多部作品的空政文工团作曲家羊鸣说:“阎肃不怕困难,年轻的时候,你只要提,他就干,对工作毫不挑剔,广种多收。再就是爱学习。我到文工团以后经常看见阎肃在图书馆,他自己借个钥匙,没事就到那儿去看,给我们学院班的孩子讲各种课程。”
为了帮助年轻人尽快成长,团里凡是搞大的活动,阎老总是竭力把年轻人往台上推。《江姐》5次复排,他都始终默默地站在幕后,甘当人梯,乐做嫁衣,用50多年的心血把一代代“江姐”送上舞台、推上艺术大道。今年9月28日,在住进重症监护室前一天,他还躺在病床上为年轻后辈修改歌词、指导创作。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空政文工团涌现出了词作家石顺义、车行,作曲家孟庆云、姚明,青年演员刘和刚、王莉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阎肃对己严格要求,淡泊名利,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和普通一兵的本色。前几年空政文工团创作舞蹈诗《我们的天空》时,请他录画外音,反复录制好几次,有时忙到凌晨三四点,他随叫随到,毫无怨言,最后因作品修改决定换掉他的录音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为作品考虑,哪个合适就用哪个。”阎肃对名利和待遇看得很淡,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面对物质诱惑,他坚守底线,洁身自好。他写的《北京的桥》等京腔京韵系列歌曲唱响后,地方上请他再写一写“北京的路、北京的楼、北京的天”,提出奖励他一套楼房,他说我在部队有房子了,房子再多也就是“一张床”,不是自己的东西,一点都不能伸手。
“歌唱人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和情感,宣扬真善美是当代艺术工作者的共同责任,我一直渴盼重现文艺的朗朗天空。”阎肃说。(记者 王立元)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阎肃 艺术 创作 激情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