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管赵风流”的由来
中国有个成语叫“管赵风流”,说的是宋末元初的大画家赵孟頫与管道升夫妇。夫妻俩类似神仙眷侣,不仅感情恩爱,琴瑟和鸣,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中国书画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光照千秋。因此,后世常常也把从事丹青工作的夫妻比喻为管赵风流。附会之风,由此至今。
赵孟頫作《人骑图卷》局部
为官颇有口碑的赵孟頫
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其父赵与訔曾任南宋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赵孟頫是我国元初的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他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写字运笔如风。14岁因其家世代为官亦入补官爵,并通过吏部选拔官员的考试,调任真州司户参军。南宋灭亡后,赵孟頫居家读书,致力于学问。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隐居于江南的宋代遗臣,将赵孟頫引见元世祖。赵孟頫的显赫仕途,由此开始。
世祖一见赵孟頫,才气豪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大喜,让他坐在右丞叶李之上。当时元朝廷方设立尚书省,命赵孟頫起草诏书,颁布天下。世祖看了诏书后,称赞道:“说出了朕心中所要说的话。”
朝廷曾召集百官于刑部,商讨制定刑法。大家认为凡贪赃满至元宝钞二百贯者,论死罪。赵孟頫则认为太重,因为钞法创立后的几十年内,已大幅度贬值,以贬值之钞来决定人之生死,不足采取。有人见他年少,又是来自南方,不了解元朝国情,指责他反对以至元宝钞来定罪,是想阻碍至元宝钞的流行。赵孟頫理直气壮地反驳,指出:“刑法是关系到人命的生死,必须分别轻重。孟頫奉诏参与商议,不敢不言。你不讲道理,企图以势压人,这是不行的!”这人哑口无言。世祖打算重用赵孟頫,但遭到一些人的阻止。
当时有个叫王虎臣的官员,揭发了平江路总管赵全的违法事实,朝廷命虎臣去查处。右丞叶李坚持奏请不可派虎臣,世祖不听。赵孟頫进言说:“赵全违法固当问罪,但虎臣以前在平江也常常强买民田,纵令下属臣僚奸诈营利。赵全曾多次与他争斗,虎臣怀恨在心。今派虎臣去,必然陷害赵全;纵然查出赵全不法事实,人们也不能不有所怀疑。”世祖这才明白过来,改派别人去处理。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赵孟頫升为集贤直学士。同年发生地震,北京尤其剧烈,死伤数十万人,世祖为之忧心如焚。世祖驻于龙虎台,派阿剌浑撒里回京,召集贤、翰林两院官会议问政。但官员们害怕丞相桑哥,不敢说实话。在此以前,桑哥遣忻都及王济清理全国钱粮,大加搜括,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还有数千万,弄得民不聊生,逃入山林者,官府发兵追捕,无人敢来劝阻。赵孟頫与阿剌浑撒里非常友好,劝他去奏请皇上大赦天下,免除赋税,这样就可能消弭天灾。阿剌浑撒里按照赵孟頫的意见向世祖奏禀,并得到世祖的允许。诏书已经草拟好了,桑哥大怒,说这不是世祖的旨意。赵孟頫挺身而出,对桑哥说:“百姓死亡已尽,那些未征上来的钱粮到哪里去征?若不及时免除,以后若有人将此未征之数千万钱粮作为损失而归咎于尚书省,这岂不深深连累了丞相?”桑哥终于明白其利害,同意全部免除,人民因而得救。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赵孟頫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元贞元年(1295年),回京修《世祖实录》。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名满天下。
鉴于官场内部矛盾重重,尔虞我诈,恶斗不断,赵孟頫内心痛苦不堪。夫人管道升曾填《渔父词》四首,劝其归去,其中一词中写道:“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还有一词同样写道:“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闲去云水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反映了他们向往闲逸、自由的清淡生活,淡漠凡俗尘世的功名利禄。
赵孟頫听从了夫人的劝诫,便借病乞归。
赵孟頫书法《洛神赋》局部
博学多才的赵孟頫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这句话基本上客观地道出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无论是研究中国绘画史,还是研究中国文人画史,赵孟頫都是一个不可绕开的关键人物。如果说,唐宋绘画的意趣在于以文学化造境。那么,赵孟頫在其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如果说,元以前的文人画运动主要表现为舆论上的准备,元以后的文人画运动以其成功的实践逐步取代正规画而演为画坛的主流。那么,引发这种变化的巨擘仍是赵孟頫。
应当特别指出,赵孟頫的山水画不但将钩斫和渲淡、丹青和水墨、重墨和重笔、师古和创新,乃至高逸的士大夫气息与散逸的文人气息综合于一体,使“游观山水”向“抒情山水”转化;而且使造境与写意、诗意化与书法化在绘画中得到调和与融洽,为“元季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那种以诗意化、书法化来抒发隐逸之情的逸格文人画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先画后书此一纸,咫尺之间兼二美。”赵孟頫作为一代宗师,不仅他的友人高克恭、李衎,妻子管道升,儿子赵雍受到他的画艺影响,而且弟子唐棣、朱德润、陈琳、商琦、王渊、姚彦卿,外孙王蒙,乃至元末黄公望、倪瓒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发扬了赵孟頫的美学观点,使元代文人画久盛不衰,在中国绘画史上写下了绮丽奇特的篇章。以至日本、印度人士都以珍藏他的作品为贵,为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中与道教有关者有《洛神赋》、《道德经》、《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等。画作名品甚多,关于道教内容的有《玄真观图》、《三教图》、《轩辕问道图》、《松石老子图》、《溪山仙馆图》等。又有《玄元十子图》,画道教人物关尹子、文子等十人像,并旁书小传。该作笔墨高古,元大德九年(1305年)路道通于杭州刻版印摹,后被收入明正统《道藏》。他与儿子赵雍、孙子赵麟都做《人马图》,称《三世人马图》,传为佳话,三幅画都流传至美国,由大都会博物馆收藏。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珠文”著称。有《松雪斋集》。
管道升作 《墨竹图》
女书画家的典范
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1262年—1319年),字仲姬,一字瑶姬,浙江德清茅山(今干山镇茅山村)人,一说华亭(今上海青浦)人,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南宋景定三年生。幼习书画,笃信佛法。
管道升天生才资过人,聪明慧敏,性情开朗,仪雅多姿,“翰墨辞章,不学而能”,生而知之的极高天赋,加上长期而全面的学习,在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培养了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管道升至京,大约是年与赵孟頫认识并成婚。不知是一见钟情,还是相互倾慕,使两位旷世才人结成眷属,在之后的一生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心同德、相敬如宾,既能各自独立、各有千秋,又能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婚后,她被封吴兴郡夫人。
赵孟頫与管道升确实是久经考验的夫妻。居家过日子,夫妻间难免唇齿相磨,但充满智慧的管道升,在与丈夫赵孟頫发生摩擦或出现隔膜的时刻,都能及时地化解夫妻之间的危机,转危为安。
中年的管道升,已是“玉貌一衰难再好”。据说,赵孟頫50岁时想效仿当时的名士纳妾,又不好意思告诉老婆。管道升看破了丈夫的心思,就写了一首著名的《我侬词》,而赵孟頫在看了《我侬词》之后,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动了,从此再没有提过纳妾之事。《我侬词》全文如下:“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话虽然说得柔情万种,道白了,其实就是要与丈夫“生同床、死同棺”,纳妾之事老公你休再想!
延禧四年(1317年),元仁宗册封赵孟頫为魏国公,册封管道升为魏国夫人,“管夫人”的世称,即源于此,并因为她的书法成就,与东晋的女书法家卫铄“卫夫人”,并称中国历史上的“书坛两夫人”。尽管她身为命妇,享受着荣华富贵,但她同岳飞一样认为“三十功名尘与土”,十分向往“归去来兮”的田野生活。
赵孟頫与夫人管道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1263年—1323年)弟子。赵孟頫晚年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贵倾朝野,但赵孟頫以宋室后裔而入元为官,依然受摆布而不得施展抱负,常因自惭而心情郁闷,故潜心于书画以自遣。
管道升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画尤为擅名,篆籀分隶楷草书俱佳,以楷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她居家时相夫教子,传承书香画艺,栽培子孙后代,“赵氏一门”流芳百世,三代人出了七个大画家。赵雍、赵麟、赵彦正名冠一时。元四家之一的王蒙是其外孙,自小得到外婆的耳濡目染,得到了得天独厚的文化滋养。
管道升擅画墨竹梅兰,笔意清绝。又工山水、佛像、诗文书法。其书牍行楷,风格与赵孟頫相似。曾手写《璇玑图诗》,五色相间,笔法工绝。手书《金刚经》等数十卷,遍赠名山名僧。著《墨竹谱》1卷。传世作品有《水竹图卷》(藏于故宫博物院)、《竹石图》(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秋深帖》、《山楼绣佛图》、《长明庵图》等。诗文不俗,曾作《观世音菩萨传略》。元仁宗尝命书《千字文》,将赵孟頫、管道升及子赵雍的三段书法合装一卷轴,曾在湖州瞻佛寺粉壁上绘竹石图,高约丈余,广一丈五六尺。兼工山水、佛像。
管道升作 《竹石图》
赢得身后万世名
延祐五年(1318年),管道升脚气病复发,经赵孟頫多次上书请求,才于次年四月,方得准送夫人南归。
同年四月二十五日,他们一家人从大都(今北京)出发,五月十日(5月29日),管道升病逝于山东临清舟中。赵孟頫父子悲痛不已,护柩还吴兴,葬东衡里戏台山(今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
赵孟頫秉烛挥毫,亲笔为夫人撰写了《魏国夫人管氏墓志》,其中充满了赵孟頫对其妻的深切怀念和沉痛悼挽。
妻子去世后,皇帝还不想放过赵孟頫。同年冬,仁宗又遣使催他回朝,因病未能成行。1321年,元英宗遣使到赵孟頫家中,命他书写《孝经》。
至治二年(1322年)春,英宗遣使趋吴兴问候赵孟頫,并赐礼物。六月十六日(7月30日),赵孟頫病逝,享年69岁。逝世之日,仍观书作字,谈笑如常,至黄昏,逝于吴兴。九月十日,与管夫人合葬于德清县千秋乡东衡山。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此时距妻子管道升去世仅仅四年。
赵孟頫墓地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位于德清洛舍镇东衡村戏台山南。
赵孟頫和夫人管道升的合葬墓,位于浙江德清县洛舍东衡里“阳林堂”别业东南侧。据勘察,墓穴距地下约1.5米,长3米,宽2.6米,墓为石棺双室墓,墓前有石马一匹,石朝官二尊。1915年德清县新编县志总纂程森加土修理,立墓碑;1992年,发现地下墓穴;1992年8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德清县人民政府修复墓地。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对墓周边又进行了绿化,墓前石人石马重新安放,泥沙地也铺上了大理石。
如今,赵孟頫和夫人管道升的合葬墓已经成为旅游观光地,四方游人来此凭吊,追忆他们生前的风流雅事。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管赵风流 赵孟頫 管道升 神仙眷侣 中国书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