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汉字繁简之争 08年全国两会联名提案建议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

资料图:台湾举行汉字创意活动,大陆艺术家简体字作品参展。图片来源:台湾“中央社”
中新网12月3日电(宋宇晟)1日,台湾媒体报道称,有网友发文表示,使用繁体字的其他地区开始渐渐接受简体字,未来台湾可能是唯一使用繁体字的。一些网友趁机鼓动将繁体字“申遗”。这让有关汉字繁简的争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有关汉字的争论自近代以来便绵延不绝。及至今日,类似的争论仍然存在。只不过当下有关汉字争论的环境已和当年有所不同,因此也呈现出与近代不同的、另一种状态。
古代也有简体字
如果放到一个更长的历史时期来看,汉字的形态并非一成不变。
《中国全史•汉字史》中写道:“从殷周之古体变到宋元之简体,时时向着简易的方向进行,可说是没有间断。”
有研究指出,现存的汉魏以来陶器、碑刻、书帖上,简体字时有所见。例如,出土于敦煌的汉简中,就有简化的“书”;成文于南朝的《千字文》,也出现了简化的“汉”。
对此,北京大学教授郭锐就曾表示,汉字自产生以来就大体有简体和繁体两个系统,同一个字可能有两种字体。宋元时期出现的大量“俗字”就是民间流行的简化字。当代编纂的《宋元以来俗字谱》就收集了1600多个“俗字”。
不过,这些古代的简体字皆流行于民间,在当时并没有“合法地位”。

资料图:民国时期的小学生试卷。图片来源:北京晚报
近代汉字繁简争论尤甚
到了近代,伴随着近代中国的国势衰微与西方文化的涌入,汉字的繁简之争渐起。
晚清时,就已经出现了主张用万国新语替代汉语汉字的言论。这当然属于相对激进的言论。
1909年,清末学者、后参与创办中华书局的陆费逵提出了看似“中庸”的办法。他曾在《教育杂志》上呼吁“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字”。
而晚清“国粹派”代表章太炎对汉字拼音化和用万国新语来替代汉语的言论反对甚力。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改进之法”,即在部首结构上“法古”。他还曾指出,为求汉字便于书写,应学习章草写法。
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及其价值体系均遭到新文化派不同程度的批判。这其中,陈独秀、钱玄同、傅斯年等人都曾主张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
不过,钱玄同似乎更为实际一些。他曾说:“我现在是极端赞成的(中国废去汉字改用拼音)。但是我以为拼音文字,不是旦暮之间就能够制造成功的,更不是存心浮气的、乱七八糟把拼音一拼,就可以算完事的。”
在此基础上,简化字的相关书籍屡屡出现。1928年,胡怀琛的《简易字说》出版。1930年,刘复与李家瑞的《宋元以来俗字谱》出版。1934年,徐则敏在《论语》半月刊发表《550俗字表》。1935年,钱玄同主持编成《简体字谱》。1936年,容庚《简体字典》、陈光尧《常用简字表》出版。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体研究会发表《简体字表》第1表。
同一时期的国民政府也于1932年,由教育部公布并出版了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1935年,南京政府教育部又采用钱玄同《简体字谱》的一部分,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当时考虑到凝聚民心、抵御入侵的时局因素,南京政府接受了国民党中央常委、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的建议,于1936年通令收回了该字表。
而一直到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后的1952年,蒋介石还曾再次提出汉字改革问题,但终未成形。
国家层面的汉字简化
事实上,从清末以至20世纪中期的汉字改革,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解放以后的情形也不例外。
解放后,中国大陆政治的统一使得在国家层面进行汉字简化变得可行。1956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多次修订的基础上,提出了《汉字简化方案》,并经国务院全体会议正式通过公布,以法定的形式确定下来。到1964年3月,从《简化字总表》看,其总数已经达到2238个。
此次简化的汉字多被民众所接受,并沿用至今。与这次的成功相比,在1977年还曾有过一次不那么成功的汉字简化。
1977年12月20日《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公布,其中包含848个字。有报道总结这次简化的特点是“既减少了字的笔画,又精简了汉字的数量”。但随即便被周有光、胡愈之等人批评为“比例失调、难看之极,一味追求简单而失去了汉字的风貌”。1986年6月,这些字被废除。

资料图:2009年四川高考甲骨文作文《熟悉》。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繁简之争不绝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有这样的表述,“提倡使用简体字,妥善处理繁体字”。而后的“用简识繁”原则可以算做是对此处“妥善处理”的细化。
不过,随着近年传统文化逐渐回归,关于汉字回归繁体的声音也不绝于耳。2008年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此后,几乎每一年的两会期间,与繁体字相关的问题都会被拿出来讨论一番。一直到今年,冯小刚、张国立等人还曾在两会期间呼吁适当恢复繁体字。
这也再一次将汉字的繁简之争提出。该话题也总能借助网络形成讨论,而网友也持不同观点。有人说此举利于传承传统,也有人吐槽“考试答题,时间更加不够”。
编辑:薛鑫
关键词:汉字繁简之争 08年全国两会 联名提案 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