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财产不留子孙改捐公益 台湾富豪圈刮起“裸捐风”
脸书(facebook)创始人、美国富豪扎克伯格日前表示,会将自己99%的股份捐作公益,这则消息也在台湾引发关注,多家媒体跟进报道。事实上,岛内也有不少像扎克伯格这样的“裸捐”富豪,有人不仅承诺财产分文不留给子孙,甚至连自己死后的遗体也将捐出去。台湾富豪流行“裸捐”,除了承担社会公益之外,更夹杂着儒家社会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情怀。
老一代富豪
杜俊元“裸捐”财产又捐遗体
在台湾老一辈富豪中,今年87岁的奇美集团创办人许文龙,早在30年前立下遗嘱,身后不留财产,把钱拿来盖医院、办教育与支持文化艺术。谈及自己身后事,许文龙曾半开玩笑地说,担心以后子孙不肖,变卖家产,所以要把钱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为了让更多人欣赏到珍贵文物,许文龙捐出个人持股和奇美获利,催生出奇美博物馆,建成后赠与台南市政府,实践其初衷。
年龄和许文龙相仿的长荣集团总裁张荣发,在遗产处理上也很“激进”,他在2012年公开宣示,在他离开人世间的那一天,要把个人约400亿元(新台币,下同)的财产全数捐做公益,至于子女,“有公司股票,可以生活就好,剩下要靠自己打拼”。近些年,不管是台湾“九二一”地震、大陆汶川地震,还是台湾“八八风灾”,张荣发总是慷慨解囊,并积极参与灾后重建。
年近八旬的杜俊元,是台湾电子产业拓荒者,早年创办硅统科技。他曾再三强调“遗产不留给下一代”,甚至明言要“遗体捐赠”。杜俊元视财富如浮云,除了捐钱捐地外,还十年如一日每天清早担任扫街义工,被外界封为“大善人”。
中生代富豪
尹衍樑欲捐出个人95%财产
台湾中生代富豪,如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樑、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等也都热衷慈善事业。
2011年底,台媒爆出重磅消息,尹衍樑承诺将捐出个人95%的财产,至少有950亿元,他希望未来不要让子女因为分家产变成仇人。尹衍樑曾说:“赚钱对我来说,只是在履行社会责任,这是我的乐趣。”尹衍樑还设立了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唐奖,首届唐奖于去年6月揭晓,包括余英时等5人获奖,单项奖金高达5000万元。和杜俊元一样,尹衍樑也决定在百年之后,捐出自己遗体及身体重要器官。
科技大亨郭台铭也是近乎“裸捐”,当年与曾馨莹再婚,签订了婚前协议书,安排未来九成财产捐作公益,只留10%给家人,并完成公证手续,以郭台铭当时身家推算,外界估计金额高达1500亿元。郭台铭还与台湾大学合作抗癌,捐款建设医院与研究中心,对外招揽优秀的医疗人才。今年10月鸿海发放股利,他更捐出个人所得股息约71亿元,持续投入这项计划。
此外,王品集团董事长戴胜益也宣布要把个人股份八成用来做公益,目前已有超过万名小学生得到这笔善款补助。
观察
台湾富豪想捐也敢捐
近年来,台湾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贫富分化状况恶化,公平正义的呼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富豪们热衷公益事业,有人甚至表态“裸捐”,除了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尽到社会责任,也可以缓解岛内日益紧绷的“仇富”情绪。
台湾有一套健全、透明的慈善运作制度,可以让富豪想捐也敢捐。不管是张荣发、许文龙,还是尹衍樑、郭台铭都创办自己的公益基金会,他们的慈善行为往往通过其名下的基金会进行运作和管理,这些捐款除了直接购买相关物资之外,还可以进行投资和保值活动。如果管理得当,这笔钱并不会因为回馈社会而越变越少,甚至还有可能通过运作获得盈利,使得慈善行为更持续、更程序化。此类专业的运作制度,为台湾更多富豪放心“裸捐”提供了保障,值得学习借鉴。(海峡导报记者薛洋)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扎克伯格 慈善 公益 台湾 裸捐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