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一元钱奖学金”的故事讲不通
一所大学无论做什么样的改革,都要把学生当做可以平等对话的人格体,不要当小孩子去哄骗。
最近,苏州大学的奖学金成了热词。今年,不论是“学习优秀奖”还是“专项奖”,该大学各个学院的奖学金金额统统都成了象征性的一元钱。故事的起点是2014年秋季苏州大学颁布的《全日制本科生奖励评定实施细则》。
有必要了解的是,涉及改革的只是校级奖学金,国家级别奖学金、各类捐赠奖学金以及对贫困生的各种奖励和补助金不在这次改革之列,金额没有减少。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取消的奖学金哪里去了”,在公开报道中也有答案:苏大取消的这部分奖学金总额约有500万元,相应地,苏大在学生出国学习(交流)基金的账户上增加了500万元,同时也增加了500万元投入到本科生奖助学金额上。
意思大约是,钱没有少,还多了500万,只不过换了一种发放方式。但这本质上属于利益调整。因为调整前的获益人群和调整后的获益人群并不一致。比如,和原先获得校级奖学金的学生人数相比,获得海外交流奖学金的学生要少得多。
从目前的舆论来看,发声的学生多持反对意见,看来他们属于利益受损者。一种典型的声音是:“要么不发,要么正常发,一块钱算怎么回事”。这种情绪很容易赢得局外人的共鸣,苏州地铁起步价都要两元,一块钱连瓶矿泉水都买不到。
既然是改革,总要有说得过去的理由,讲个师出有名。可是苏大相关老师只是表示,奖学金改革方案是经过校务会议审核通过的,其他细节不方便透露。而前述《实施细则》中只是笼统地说了句“为了激励广大学生勤奋学习、不断进取、全面发展”,等于没说。
苏大一名班主任老师的说法或许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校方的意见,她说:“学校现在在转变一种观念,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但不应该以‘获得奖金’作为求学的目标。”然而这说法在逻辑上根本不通,很容易用归谬法来证伪。比如,学校为什么不把老师的年终奖改成一块钱,希望老师们好好教学,但不应该以获得年终奖作为教学的目标?
一所大学无论做什么样的改革,都要把学生当做可以平等对话的人格体,不要当小孩子去哄骗。相信吐槽的同学们也不是一味反对调整奖学金,而是觉得这个“一元奖学金”的故事讲不通,或者校方压根就没准备讲清楚这件事。
□西坡(媒体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奖学金 故事 一元钱奖学金 大学 改革


田径——世界挑战赛:博尔特百米夺冠
首届世界智能大会天津开幕
“海蓝鲸”号正式投入运营
挪威北极圈小镇的“街头涂鸦艺术”
大型纪录片《紫荆花开》庆香港回归二十周年
陕西大熊猫喜添仨“男宝宝”
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举办香港回归20周年图片展
葡森林火灾死亡人数升至64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