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雅官”何以蜕变成“雅腐”
不久前,曾索贿齐白石珍贵画作、涉嫌受贿2000余万元的河北省国资委原主任周杰站上法庭被告席;近日广西凤山县又曝出,原县委书记黄德意擅自动用国家防治地质灾害资金数百万元在山壁上雕刻“凤凰壁画”。(2015年12月14日新华网)
近年来,“雅官”成“雅腐”的新闻频出,从爱玉成痴的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到“收藏”近亿元名人字画的河南省南阳市原纪委常委谢先莹,再到鄂尔多斯市原副市长王会师家中搜出的十几部昂贵摄影器材。这些官员凭借自己显赫的身份和权势,涉足文化圈、伸手艺术品,捞取不义之财,使艺术品收藏变了味,使为群众谋利益的理念变了质,使自己丢失了本应坚守的信仰,走向犯罪的深渊。
“雅官”成“雅腐”,权力缘何如此任性?一是官员掩耳盗铃,自以为收藏仅是个人爱好,收的不是金钱,仅仅是古董和艺术品,因此以“雅”掩盖“贪”,以个人爱好掩盖权力寻租,以收藏古玩、艺术品掩盖收受贿赂。二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收受古玩、艺术品风险相应较小,即使是东窗事发,执法部门在家里搜不到钞票,在银行也查不出有多少钱。三是在收受实物中,房子、车子目标太大,又有掉价的风险,收受古玩、艺术品最合适,且升值空间巨大,万一查到了,还可以以个人爱好为由,为自己开脱,一推了之。
雅者,正也。其实对古玩、字画等高雅的文化艺术品的欣赏、对美的追求是人的一种正常精神需求。官员也是人,也有享受美、享受艺术品的权力,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利用手中权力,搞权钱交易,为自己捞取好处,伸手索要古玩字画,这种行为不仅不雅、不正,相反,还破坏法纪,损害党和政府的声誉,损害群众利益。
由“雅官”蜕变成“雅腐”,说明官员没有将心思全部用在谋事创业上,用在为群众服务上,而是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到玩“雅”上,这种官员对工作或是当为而“不为”,或是慢作为甚至乱作为,将个人爱好放在工作前面,将个人利益放在群众利益前面。
“雅腐”之所以频频出现,说明制度还有漏洞,监管还有缺失。只有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强化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力度,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力度,将权力放置到阳光之下,才能使这些“雅官”们将精力用在为群众服务上,用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上。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周杰 黄德意 倪发科 谢先莹 贪污腐败 “雅官”变“雅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