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慧心百年 素韵流芳(上)
——写在著名画家潘素诞辰百年之际
潘素在上个世纪30年代着黑色旗袍那幅照片,以压倒众生的曼妙,成为古典和现代转折节点上的一个唯美标志,令人过目难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见到她时早已是一头短发,一件浅色蓝灰褂子,一条合体的裤子,简洁从容地裹住了双腿,唯一的点缀是一条款款挽在脖子上的丝巾,参差的两个巾角随徐徐来风飘动。最令我难忘的是她那笑得眯成缝的一双眼睛和清水般的眼神。我从认识她那一刻起,就觉得她身上有种迷人的东西在流溢着,是眼神、微笑、细软的吴音侬语……都不尽然。
1937年,潘素摄于上海。
光阴似水,时间过去30多年了。在潘素诞辰百年之际,我每每想起上个世纪80年代获交于先生的十载岁月,不禁感慨良多。
我与潘素交往的初始,还是工作之余的聊天或电话、信函;稍后,她助力我搜集他们夫妇传记素材;继续交往下去,她便给予我一份特殊的信任与厚待。我曾宿其家中,观其挥毫作画,她与我促膝而坐,数次深谈,每每至夜半。我们共进餐,常相对,接席谈笑,一住即十日有余。至今仍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先生携女儿张传綵引我进入了不允外人进入的卧室,亲自打开卧室中柜子,将其深锁珍藏了一生的日记、手稿、照片等资料取出,无介意、也无保留地供我查阅、抄写或复印。往事历历犹如昨日。如今,翻阅着陈旧发黄的资料,看着字迹模糊的采访记录,心里沉甸甸的。我虽不才但义不容辞。潘素一生的传奇经历、骄人成就和潜藏在华丽与苍凉背后的诸多细节,斯人不作,何以告慰先人、当世和来者!
一九七八年,潘素、张伯驹夫妇共同挥毫写丹青。
徜徉青山绿水
潘素为我国著名青绿山水画家,吉林艺术学院教授,张伯驹先生的夫人。原名潘白琴,字慧素。祖籍江苏苏州,1915年出生于上海,1992年逝世于北京。潘素自幼聪慧,擅音律,弹得一手精妙的琵琶和古琴,且酷爱绘画。21岁开始正式拜师学画。
凡习绘事者一般要数年或数十年方有些许声名,潘素则不然。在她正式学画的第4年,即1939年,北平天津画坛出现一件人们热议的奇闻:潘素因临摹一幅古画而一举成名,誉满平津文化圈。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张伯驹的藏友味云太史家中不幸遭遇水灾,其珍爱的一幅清初大画师吴历(号墨井道人)的山水画卷《雪山图》毁坏,无比痛惜。伯驹得知,将残画借来,潘素将自己关在画室里数日,临摹了两幅《雪山图》。伯驹将一幅连同残画送还与味云太史,味云破涕为笑。另一幅装裱后自家珍存。时有名人、雅士闻讯陆续前来欣赏并于画上题字。沈尹默题字:“兰闺亦有吴生笔,点染才分咏絮功。”西山逸士溥儒的题词为:“岩际悬飞瀑,能清冰雪心。”陈庸叟题道:“墨井安能独擅名,纤纤女手画描成。”此画轰动一时,先后于画上题词者有清末探花、翰林、进士,有现代名画家黄宾虹、陈半丁、于非闇,章士钊、叶遐庵、潘伯鹰及孔门后裔孔德成等,竟达50余人。名人那一行行或遒劲、或潇洒、或挺拔、或隽永的题字跃然画上,与层峦起伏、错落有致的雪山融为一体,成为中国画坛上一幅罕见的作品。
这位女画家的早年绘事,从临仿这幅吴历《雪山图》为历史坐标而声名鹊起。
1947年,潘素开始和张大千合作。一次,在承泽园(庆亲王府)的家中,数位大家驻足案前,有人请潘素开笔,潘素波澜不惊,微笑着提起笔,在四尺宣纸的右下角落笔,有序地勾线、点染着墨,顷刻坡坨、秋林出现了。接着张大千在秋林后补一脉山屏,山屏下写一芦汀,又在坡坨旁添一叶扁舟,于非闇在坡坨左侧盖起了一所水亭,大千又补上了相向而坐的两个人物。最后张伯驹提一支狼毫小楷,于湖中补几笔水草,并题句道:“丁亥冬至日,丛碧写小草,大千居士写叠嶂、芦汀、扁舟,非闇补水榭,潘素写秋林、坡坨,伯驹题记。”也是这一年,潘素还与张大千合作了一幅《临乔仲常赤壁后游图》。
新中国成立之后,潘素颇为活跃。她曾与何香凝合作创作,并三次为抗美援朝义卖作画。1952年与陈半丁、吴镜汀、胡佩衔等人合作画册一本,为祝贺毛泽东生日。毛主席于1953年春节特派秘书专送火腿、糕点、果、酒四色礼品答谢。此后,又曾作《日升松茂》等三幅画,祝贺毛主席生日。
1955年,她创作的青绿山水作品《漓江春晴》参加了当年的第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这幅作品色墨线面巧妙结合,倍增如画江山的灵秀气韵。闭幕日,周恩来前往参观,驻足于《漓江春晴》前观看,赞评曰:“此画颇有新气象。”
1961年,由吉林省委宣传部安排,潘素与王庆淮、孙天牧、卜孝怀等参加了吉林省举办的“八人画展”,潘素的一幅现实题材作品《门头沟食堂》,画面明朗开阔,充满生气,颇受时人关注。
潘素绘画创作进入高峰是她生命最后的十几年时间。此期间她的作品数量多、精品多,深得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青睐和赞誉。其作品一次次以国礼相赠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老布什总统和日本天皇裕仁等。尤以与隔海相望的张大千补笔传馨、被誉为“双绝”的两幅名画为媒介,而声名远播、闻名遐迩。这是当可载入我国绘画史册而流传后世的一段佳话。
垂暮之年的张伯驹思念远在台北的老友张大千,难相见便生合作之念。当时正值中山书画社在京举办郑成功纪念画展,就由潘素绘就两幅芭蕉图,伯驹修书,托一位香港友人转给大千先生,请他任择其一加以补绘。大千先生见之大喜,不料时值病中,不能作画。转过年来大千先生又取出悉心保存的这两幅画,分别作了补绘。其中一幅,在泼墨芭蕉的左下侧补以双目异色、毛色黑白相间的匍匐的波斯猫,并题词曰:“壬戌之夏,潘素大家遥寄大作,命为补笔,时方大病初恙,更兼目翳,有负雅望矣,八十四叟,爰。摩耶精舍。”另一幅,大千先生则补绘了背立的素装仕女图,题曰:“壬戌夏四月即望,潘素大家遥寄妙笔,命予补写团扇仕女,落笔惶恐。八十四叟,爰。摩耶精舍。”分处海峡两岸的两位画家在改革开放之初,即共笔墨于尺素之间,不仅开创了海峡两岸画家携手合作的先河,也留下了传世佳作。
“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这是以画名天下的张大千先生于1981年对潘素《云峰春江》一作所作的题词。大千先生用“神韵高古”和“直逼唐人”精准地概括了潘素青绿山水艺术风格的特色,并将她比为盛唐时期深得张僧繇真传的著名山水画家杨升,可谓备极赞誉。
1980年著名美术史家和评论家常任侠教授著文称潘素的作品:“功力既深,培基复厚,远绍祖国唐宋传统,下与明清名家并驰”。
1980年2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在北海公园画舫斋主办了《张伯驹潘素夫妇书画联展》。展品中一部分是劫后幸存,一部分是新作。1980年,于香港大学等学府任教的著名学者马玉琪持潘素两幅作品请97岁的沈裕君先生题字。沈老颇有兴致地为他讲述张潘这次联展的盛况,“参观人数之多,赞誉之热烈,是前所未有的。”
1983年,美国圣荷西市艺术博物馆,洛杉矶市北桥大学艺术馆邀请中山书画社的作品去美展览,潘素画作《峒关蒲雪》、《云峰秋林》和《台湾风光》均受到好评。
1983年春节期间,潘素为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临摹完成了中国传世最古的那幅山水画——隋朝展子虔《游春图》。临摹惟妙惟肖,完全保持了原作的神韵和风采,显示出画家在艺术上日益精湛的造诣。
潘素晚年作品呈现出“神韵高古、明丽清朗、意境幽深”的艺术特色。数十年来,潘素笔底临摹有一般人不易见到的真迹,实地写生更有世人所未到之奇境,积累沉淀至晚年,全部倾泻于笔端。她尤长金碧青绿及雪景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则兼南北宋之长。其创作活动持续了半个世纪,作品近千幅。晚年还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美协会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顾问、中山书画社副社长等职。绘事和社会活动甚为繁重,但其坚持作画,案牍劳形,日不间断。
潘素临摹的《游春图》。
一代名士倾情
潘素一生最幸运之事,莫过于遇上了一代名士张伯驹。
潘素是张伯驹的第四位夫人。其父潘智合,其母沈桂香。潘家为名门望族,其祖上潘世恩中过前清状元,官至英武殿大学士加太傅衔,潘世恩其孙潘祖荫在光绪年间官至工部尚书。苏州百花行是潘氏大家族的住地。潘智合迁往上海后,家道始衰落。7岁时,母亲为潘素延师,教其工女红、习音律、学绘画。然不幸母亲早亡,小小年纪的潘素未能逃脱继母魔掌,还沦落风尘。后遇张伯驹,两人一见钟情,1935年于苏州完婚。
“青楼”女子嫁给了张伯驹,近乎潘素的一次涅蓜重生,她的人生之路,从此步入正途并宽阔和亮丽起来。潘素最重要的受益是一步就跨进了张伯驹的“文化艺术圈”。“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早年的交友即皆鸿儒无白丁,他的这个圈,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是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除金融业外,他广涉鉴赏收藏、诗词歌赋、绘画书法、戏曲音乐等诸多领域,所交之友张大千、溥心畬、余叔岩、傅增湘、沈裕君等皆为一时之国手。张伯驹本身的才气、性情、品格、贡献以及与友人交往的种种轶闻趣事,被有识之士视为近现代文化史上一个颇值得关注的现象。所以张伯驹自身辐射出的力量和气息,不仅让潘素有了依靠和安慰,时时的濡染和熏陶更是天下无双。
张伯驹多情,多情通向审美。他爱潘素的天生丽质,但他不把她当做“花瓶”,当做摆设,他看好了潘素是一块未经琢磨的璞玉,一经琢磨,就要显露出炫目的光彩。“为慧素画梅一支”“同慧素去博物馆”“于车上教慧素读《千家诗》”等,可谓用心良苦!
是他,为潘素延请名流,传授法绘;也是他,为潘素提供了常人无法企及的习画条件和环境。潘素自述,我先是:“以家收藏历代名贵书画真迹,潜心观摩学习,进而临摹隋、唐、宋、元、明、清,专攻国画山水。”(任美霖)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潘素 画家 诞辰百年 张伯驹 《雪山图》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