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记·工作记·工作
林明:中西方古籍修复技术比较
西方与中国古籍修复技法不尽相同,这与中西方古籍的载体形式、记录方式、装帧形式等密切相关,因此在修复工具、修复材料、主要修复技术上存在差别。
展示区内观众与西藏尼木书法技艺传承人现场互动
“古籍保护与现代科技”研讨会现场
中国古代用甲骨、简牍、锦帛、纸张作为书写材料,而西方文献主要载体也经历了从泥版文献到纸草文献、羊皮纸、纸张的转变。同样是纸张,中西古籍也存在明显不同。中国古籍的纸张是麻纸、竹纸、皮纸、宣纸等传统手工纸,具有轻、薄、软的特征。西方古籍的纸张则比较厚实,和羊皮纸厚度类似,19世纪后期则以机器纸为主,且纤维原料较单一。由于纸张特性不同,中西方古籍的记录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墨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文献记录媒介,书写、印刷皆用墨。印刷采用刷印的方式,字迹清晰整齐,不易模糊,且色泽稳定。西方写本一般以鹅毛笔等硬笔书写,多采用鞣酸铁墨水,这种墨水会随着时间推移变成褐色,甚至腐蚀纸张,使有文字的地方成为空洞。西方文献的印制方式也有别于中国古籍,采用压印方式,以金属雕版、金属活字为主,且实施双面印制,这是中国古籍所用较薄纸张无法做到的。
除了文献载体的区别,中西文献的装帧形式也完全不同。中文古籍常见线装、蝴蝶装、包背装等。相较而言,西方古籍的结构要复杂得多。以常见的册页装为例,其书身的缀订、书脊的处理、环衬的制作、封面封底的材料、搭头布的缝制等,都有多种方式及样式。破损的中国古籍往往也会出现断线、散叶等结构问题,但因其结构较简单,修复的重点多集中在书页的絮化、鼠啮、虫蛀、粘连、酸化等破损上。而西方古籍修复则重在结构的恢复,包括书帖缝线、脊背处理、封面制作等。
中西方古籍修复所选用的工具也不尽相同。有些工具是通用的,例如针锥、尺子、剪刀等,但也有一些针对性更强的特殊工具,例如西方古籍修复中处理皮具的削皮刀和皮革打磨器、封面压花烫金等工具。在具体的修复过程中,中西方也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修复。中国古籍的纸张纤维,其纸性、纹理、厚度、强度会有所区别,因此在配纸环节要选取与书页质地等相匹配的传统手工纸作为补纸。而西方古籍除了选用纸张作为修补材料外,还要使用皮革、封面布等材料修补封面封底和书背的缺损。西方古籍的环衬,则往往需要用大理石纹纸、各色较厚纸张来修复。此外,西方常以日本纸作为书页修复材料。修复后,中国古籍一般选用丝线装订,而西方古籍则常用亚麻线或棉线缝制书帖。
总的来说,中国古籍修复包括揭、补、托、裱等纸张修复技法,结构恢复方法较为单一,而西方古籍修复的主要技术除了纸张修复技术外,更多的是结构恢复技术,包括:书芯加固、重做书壳、书壳书芯连接加固、封面皮革加工等。至于修复的原则,中西方已趋于一致,均遵循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安全可逆等原则,以恢复其功能和原貌为主。
(作者系中山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林明 古籍修复技术 中西方 修复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