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资本+体育,中国体育产业新格局
从万达大手笔并购瑞士盈方、世界铁人公司等海外体育资产,到体奥动力80亿“天价”拿下中超联赛媒体版权,再到大量体育创业项目获创投基金青睐……过去一年,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政策利好刺激下,各路资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涌入体育产业,上演一出出跑马圈地的投资大戏。
2015,堪称中国体育产业的资本元年。
资本狂潮席卷体育产业
临近岁末,各路资本追捧体育产业的势头不减,圈内又有重磅消息:先是华人文化产业基金与中信资本联手入股英超劲旅曼城俱乐部母公司城市足球集团,之后阿里巴巴拿下FIFA俱乐部世界杯冠名权。一年间,类似的投资大手笔频频夺人眼球。
万达,这个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商,在1月以4498万欧元收购西班牙马德里竞技俱乐部20%股权,吹响了进军体育产业的号角。之后,万达又先后并购盈方体育传媒集团和世界铁人公司,前者拥有包括世界杯足球赛在内的多项国际赛事市场营销权及媒体版权,后者则独家拥有铁人三项赛事的主要品牌。凭借这一系列海外资产收购组合拳,万达掌控了体育产业的上游资源,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体育公司之一。
成立于2009年的华人文化产业基金,今年也高调涉足体育产业。5月,华人文化控股的体奥动力拿下中国之队未来4年的媒体版权。4个月后,体奥动力又以令人咋舌的80亿元拍下未来5年中超联赛的全媒体版权。此外,华人文化还将投资触角伸向海外,与中信资本共同出资4亿美元入股城市足球集团,意图建立起一个跨国足球商业平台。
继去年入股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后,阿里巴巴今年在体育领域也多次出手。5月,阿里巴巴签约赞助美国Pac-12(太平洋十二校联盟),获得NCAA在华赛事的独家转播权。临近年尾,阿里巴巴又成为世俱杯独家冠名赞助商。这也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冠名国际顶级足球赛事。
独立不到两年的乐视体育,扮演了“融资客”和“投资人”的双重角色,大笔融资的同时也在不断“烧钱”。5月,乐视体育以首轮8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额,创下了中国体育产业首轮融资纪录,而投资方包括万达集团和马云旗下的云峰基金。资本迅速膨胀的乐视体育在资源上也快速扩张,过去一年多疯狂购买赛事版权。据介绍,乐视体育目前已拥有280多项赛事、1万多场比赛的直播权益,涵盖欧洲顶级足球联赛、ATP和WTA网球巡回赛、一级方程式赛车等中国观众关注的大小赛事。此外,乐视体育还涉足赛事运营、智能装备开发、场馆运营等领域,力求构建一个覆盖上中下游的完整产业链。
还有不少上市公司通过成立专项投资基金来切入体育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贵人鸟、探路者、雷曼光电等7家上市公司在年内分别牵头设立了体育产业基金。从运作情况来看,由贵人鸟联手虎扑体育、上海景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的动域资本,目前投资项目已达到30个左右,在业内领跑。
欣欣向荣背后的隐忧
巨头涌入,资本布局,中国体育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爆发态势迅猛发展。然而,欣欣向荣的背后存在隐忧。
“有些项目就是瞎投,浪费资源。”青岛英派斯健身集团总裁丁利荣认为,体育产业受到资本追捧是好事,但眼下不少投资人对体育行业认识不够深刻,投资带有一定盲目性。
以顶着“互联网+”概念光环的体育类app项目为例,近两年以场馆预约、教练预约、健康指导和数据收集管理为主的app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少项目动辄获得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融资,但内容同质化严重,有成熟稳定盈利模式的少之又少。
曾长期从事股权投资的丁利荣表示,资本进入体育产业,就应当脚踏实地为中国的体育人群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真正创造价值,而不是去炒作概念。
同样令人担忧的是,赛事版权市场已出现非理性竞争态势。体奥动力以近乎竞争对手两倍的报价抢得中超联赛版权,引来业内一片惊叹和疑虑。较之目前每年8千万元的版权费,5年80亿元的价格堪称天价。除此之外,腾讯砸下5亿美元获得NBA今后5年的国内网络独家直播权,价格是之前新浪签约时的5倍;苏宁旗下的PPTV则以2.5亿欧元拿下西甲未来5年的媒体版权。这样的版权价格是否虚高,见仁见智,但如何收回购买版权的巨额成本,却是投资者必须应对的挑战。
“挑战非常大。”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总裁张庆认为,光靠版权分销,体奥动力无论如何是赚不回来80亿的。走用户收费这条路,短期内也不现实,因为中国观众长期习惯免费收看转播,培养付费意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有分析认为,借中超题材谋求资本运营,才是体奥动力及背后东家华人文化打的如意算盘。可资本市场毕竟有风险,一旦融资速度赶不上版权成本的攀升,体奥动力可能面临资金方面的风险,进而给中超联赛乃至各支俱乐部的正常运转带来不良影响。
打造完整产业链,通过版权赛事的播出带动下游产品的售卖,是乐视体育、PPTV期待实现盈利的路径。但有业内人士表示,全产业链体育公司并没有成功先例可循,在全面铺开产业链前,变现只是一个存在于预期中的可能。
此外,随着整个市场被炒热,一些非核心赛事的版权报价与其受关注度也不再一致,屡屡出现相对的天价。“一些公司的心理是,即便买回去什么推广都不做,也不愿意赛事落在对手手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高昂的版权费用抬高了行业准入门槛,使得赛事版权沦为资本巨头间的“垄断”游戏,这将阻碍体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张庆表示,任何行业在爆发期都会经历一轮非理性的投资热潮,但如果行业没有稳定的盈利回报,没有一些成功的样板企业,投资热持续不了多久。“再过一两年,浪潮退去,就能看得出谁在裸泳。”
借鸡生蛋,更要养鸡下蛋
火热的市场上有人跟风投资,还有人为找一个合适的投资对象犯难。“不缺钱,缺好项目。”张庆告诉记者,这是不少投资机构对当下国内体育产业的看法。
从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的情况看,以职业联赛为代表的竞赛表演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对体育中介、体育场馆、体育传媒、体育用品等相关产业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因此资本竞争十分激烈。
但放眼国内,除了中超、CBA和中网具有较高商业价值外,其他受市场认可的体育赛事寥寥无几。更为关键的是,中超和CBA的运营权以及明星运动员等核心体育产业资源仍集中在体育主管部门手中,市场化程度较低,民间资本难以深度介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万达、华人文化等资本巨头才将投资目光投向了海外。
张庆认为,从投资的角度看,在海外资产相对便宜时去收购一些优质标的,无可厚非。况且,国外赛事资源在国内落地以后,国外先进的人才及管理经验也会随之引进,这对国内体育产业也有裨益。但从长远看,培育自主品牌赛事,无疑更能让中国体育产业受益。
“买一个现成的赛事IP(版权)当然省事。这在刚开始是个捷径,但随着竞争者越来越多,成本也会不断提高。”张庆表示,“我们呼唤资本更多地投资于中国本土的体育版权内容,在未来打造出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体育产品。”
不过,好的赛事需要历史积累,培育一项品牌赛事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因此,资本要有足够的耐心。
其实在体育赛事之外,还有许多有潜力的体育产业资源亟待开发。
体育产业研究专家鲍明晓认为,体育产业未来会呈现一种融合发展的趋势,比如体育旅游、运动康复、体育保险等。体育与其他行业的粘合度越来越高。这不仅有助于资本投入多样化,也能挖掘更丰富的商业模式。
实际上,体育产业市场巨大而分散,企业的运作不应仅仅局限于某种模式。在经营策略的选择上,“借鸡”与“养鸡”,互补为好,而非非此即彼的唯一选择。(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资本+体育 中国体育产业新格局


北京永定门城楼举办“我爱你中国”迎国庆灯光秀
精彩民俗庆丰收
非遗剪纸迎国庆
喜迎国庆 我和国旗合个影
江西小学生千条红领巾拼巨型国旗迎国庆
2018汤显祖国际戏剧交流月在江西抚州举办
世界最高公铁桥沪通长江大桥主塔成功封顶
2018年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在石家庄开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