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品牌低端不可怕,就怕背后“没文化”
苹果起到了一个聚焦的作用,把强势产品所需要蕴含的技术、文化、历史聚积在一起。相比之下,中国手机行业缺乏这些底蕴。
一直伴随争议的锤子手机发布了其第二代产品T2,目前,已在开启预约,预约价格高达8888元。关于T2的定价,此前罗永浩曾表示不会高于3000元,在手机市场上,超过苹果的定价,也是绝无可能之事。
当然,这也折射出中国手机厂商的梦想:超越苹果。
目前,中国手机行业中,最有可能超越苹果的是华为。在华为Mate8的发布会上,执掌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余承东又一次喊出了这样的口号,“我们的销量会在一两年内超越苹果,最晚两年”。能够这么喊出来,华为和余承东手里的底牌是“自主芯片、音频、拍照和传统射频技术”,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华为的出货量和市场占有率都在稳步提升。
除了数量上的超越,中国手机品牌更难挑战的门槛是品牌定位。根据IDC的数据显示,华为2700万出货量的基石当中,中高端产品只占三分之一,低端产品占据了三分之二的比重,相比之下,苹果则是全线高端产品。
苹果手机虽谈不上奢侈品,但价格较贵,成为很多人心中的一个“锚产品”,代表了一种生活水平。不过,价格只是结果,苹果成为锚产品并不是因为价格,标个高价,并不能使一个产品成为人们心中的“锚产品”。那么,是哪些因素造就了苹果的辉煌?
首先,苹果仍有其技术优势。封闭的系统带来的良好体验,对触摸更为底层、优先层级更高的响应带来的流畅感受等等,都是安卓系统的短板。
更重要的是,苹果处于一个强势产品的矩阵之中。所谓强势产品,是指那些凝结着最尖端技术、体现人类最高工业成就的产品,如英特尔CPU、苹果手机、F35战斗机、特斯拉。当一个国家能输出这类强势产品的时候,这类产品相互支持,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矩阵,品牌间相互影响,正向反馈,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品牌形象。这种形象再反过来强化具体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与档次,成为一种文化与生活标志的示范。
除了技术优势,苹果还有历史优势。早在中国的文革时期,第一台苹果电脑就面世了,一直以其技术领先与无出其右的工业设计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在苹果手机问世之前,就有拜苹果教的说法。
放在更大的范围来看,一个产品的产地文化与历史传承,从来都是影响品牌档次的重要因素。存在于美国手机品牌与中国手机品牌之间的歧视性态度,也同样存在于意大利皮具品牌与美国皮具品牌之间:美国品牌往往被视为暴发户式的、缺乏底蕴与文化的。同为皮具行业的手工业者,意大利的皮具手工业者的劳动价值就远高于美国的同行,当然,更远高于中国的同行。
从这个角度看,苹果起到了一个聚焦的作用,把强势产品所需要蕴含的技术、文化、历史聚积在一起。相比之下,中国手机行业缺乏这些底蕴。
苹果只是强势产品矩阵中的普通一员,在这个矩阵中,还有特斯拉、intel、微软、IBM。相比较而言,中国文化仍然缺乏“锚产品”。
更深一层地看,当技术、文化、历史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是所谓的软实力。上世纪90年代,哈佛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即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软实力,虽然谓之以“软”字,正如苹果手机与意大利的皮具,背后的支撑资源却非常之硬。一个国家,只有先输出强势产品,那些意味着文化的产品才能随之输出,如耐克、NBA、好莱坞,最后,才是所谓文化、价值观附着于这些产品之上,随之一同输出到使用这些产品的人群。
□刘远举(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锤子手机 T2 苹果手机 华为手机


第13届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开幕
联合国纪念曼德拉国际日
第23届夏季听障奥运会在土耳其萨姆松开幕
英国皇家空军军事演习 直升机穿越火海似大片
动物“战”高温
台风“塔拉斯”强度加强 将从海南岛南部近海擦过
费德勒夺得温网男单冠军
海归大熊猫“林冰”产下龙凤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