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烟草报告”何必多弹“涨价老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发布《2015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烟草流行依然严峻,但二手烟暴露情况有所改善,公众对于二手烟危害的认知有所提高。报告称,与五年前相比,中国的吸烟人数增长了1500万,已达3.16亿;吸烟者每天平均吸烟15.2支,增加了1支。(12月29日《羊城晚报》)
放眼世界来看,社会公众对于烟草制品的“又爱又恨”,显现了它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嗜好品。而相比之下,我们国家的控烟形势则更为严峻。所以,围绕着“吸烟与戒烟”,总是一个无法冷却的热点话题。这当中,相关部门经常发布的“烟草报告”,的确有助于强化社会警醒、提高控烟意识,而每到此时,则也挺烦老调重弹的“涨价控烟”成了“保留曲目”。
“烟草报告”当然不等于“涨价预告”。但网络之上、跟帖之中,人们早已“总结”出了一条现实经验:只要“烟草报告”一出,中国目前“烟价便宜”必是其惯有表述,然后也便成了还可进一步“涨价控烟”的依据所在。接着,还正如一些网民所戏言的那样,烟草制品的新一轮涨价,随之就从隐约猜测变为了确切事实。
关于烟草价格,去年的一份“烟草报告”称,调查显示,中国的烟草价格仍然极度便宜,14个调查城市中,多数城市的吸烟者购买一包卷烟中位数不到10元;而今年的说法还是大同小异,虽然卷烟平均价格有所上升,但没有跟上居民购买力的增长速度,烟草反而变得相对来说更加便宜。“烟草报告”总是不厌其烦地宣称应“涨价控烟”,而对未必无效的“均价控烟”却毫无兴趣,这就不免令人感到有所疑惑与不解,难道“烟草报告”里真的夹杂了不便言说的“广告用意”?
何谓“均价控烟”?这得从国外市场历来鲜见“天价烟”说起。比如在美国,由于禁烟文化和最低价格规定,没有天价烟,也没有廉价烟,价格差异主要取决各地的税率不同;而在日本,由于实行政府定价和全国统一零售价格,日本市场的卷烟价格梯次比较集中,差距较小且没有天价卷烟,占据日本市场主流地位的某品牌香烟,其零售每包的价格区间为300日元至410日元。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迪,如果中国的烟草消费,也去除了依附其中的“炫耀功能”,未必不能促使人们的少买烟和少吸烟。
对于控烟议题的“厚此薄彼”和“冷热不均”,看起来只是“烟草报告”发布机构的思路选择问题,而实际上却可能让公众对其“乐此不疲”与“孜孜不倦”产生了公信的质疑:既然事实已然说明,历经多次涨价之后,中国的烟民数量和烟草消费不减反增,你仍视若无睹地一再声言“涨价控烟”,仅仅只是忽略了老调多弹的无趣和无味么?
诚然,要真正在全社会收到良好的控烟效果,只靠法律法规或刚性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需要尽快让众多烟民们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从而自觉自愿地减少吸烟乃至戒烟。由此而论,“烟草报告”也不宜一直任性地推销“涨价控烟”,未尝不能多去关注和研究一番“均价控烟”。当然,倘若这“报告”早已预留了“广告”合作的伏笔,那就另当别论了。(司马童)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烟草报告” “涨价控烟” 烟草价格



百花争艳切尔西花展
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防空旅进行跨昼夜实战演练
芝加哥举行2018年美国餐饮展
北京科技周活动主场开幕 军民融合成就瞩目
“天鹅座”货运飞船发射升空飞往国际空间站
夏威夷火山岩浆流入太平洋 形成有毒蒸汽云
到南海“海马冷泉”探秘海底的“生命绿洲”
美国务卿威胁对伊朗实施“最严厉”制裁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