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背后的“科学力量”
最近两个月,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持续受到广泛关注。被列入2015年国家重大考古项目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经过5年考古发掘,已出土2万余件珍贵文物,创下多个“首次”和“考古之最”。
无论是简牍还是玉器,马蹄金还是玉耳杯……自2015年11月4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首次进入公众视野以来,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境内墎墩山上的这座千年古墓,便一次次让世界为之惊叹:为何这些“沉睡”2000多年的文物,能如此完整地展现在当今世人面前?
2011年3月23日,江西省文物部门接到民众举报,在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境内的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从盗洞和出土葬具构件看,该墓葬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西考古部门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和对墓葬周边区域开展考古调查。
科学规划 避免单纯针对主墓发掘
由墓葬到墓园,再到整个墓葬群,再到以墓葬群和紫金城城址为核心的海昏侯侯国都城遗址,根据工作方案,专家组确立了考古工作与文物保护的技术路线。即先做外围调查、勘探,摸清整个遗址的大致分布、保存状况,再对墓园进行勘探发掘,条件成熟再启动主墓发掘。
“这样的科学规划,思路清晰,层层递进,避免了单纯针对主墓的发掘而忽视墓园结构的问题,也有效地解决了墓园内相关遗存的共存关系和功能特点。”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介绍说,从2011年4月至2015年12月,历时近5年时间,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约1万平方米。
跨学科合作 大量运用数字化技术
徐长青表示,为保证发掘保护研究的权威、规范,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全国十余家单位展开长期合作。既强化对文物的现场提取,也把合作延伸到实验室,取得了单纯依靠田野考古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中心对于现场保护状况较差的脆弱质文物和体量较大、器形相对较完整的器物,采用整体套箱提取进行实验室考古的方法,减少提取过程中的破坏,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所提取器物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量。
此外,考古部门还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提取文物信息。在发掘过程的每一个时间节点,采用三维技术进行扫描测绘和记录。并大量使用地球物理探测、GPS定位、全球地理信息系统(GIS)记录等科技手段,对墓园全面进行布网测绘。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还将为日后的文物展示利用提供真实、可靠、清晰、互动的发掘场景,大大提升了我们考古工作和遗产保护展示的科技含金量”。徐长青说。
协作创新 确保发掘现场和文物安全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部门制定了“慎之又慎、确保万无一失”的总原则,始终坚持“现场文物保护第一、现场安全第一”的工作思路。
针对主墓本体安全,考古人员创新了钢架、钢网兜护的方法对主墓墓壁进行加固;针对大型棺椁的吊运,考古人员采用钢轨龙门吊的方式,科学解决了吊运难题;为防范南方雨季雨水对墓葬造成潜在危险,采用明排和打深井相结合的方法防渗水。
此外,为对不便运输的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还搭建了4000平方米用于漆木器、简牍、金属器、纺织品、实验室考古的文物保护工作用房。保护房内恒温恒湿,对文物临时保护十分有利。
徐长青说,在实验室考古间内还搭建了一个采用“低氧气调链技术”的文物保护房,准备对出土重要的有机质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及修复,“一旦使用,将是中国文物保护技术领域一种全新的防护手段”。
正在考古发掘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目前,该墓已进入主墓内棺发掘清理这一最后关键阶段,有多项证据将墓主人指向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史料记载,海昏侯的爵位承袭了4代。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生平最具传奇性,一生经历了王、帝、侯的跌宕。他是汉武帝的孙子,曾被权臣霍光扶上帝位,但27天后遭废黜,成为汉代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史称“汉废帝”。
编辑:陈佳
关键词:南昌西汉 海昏侯墓 考古背后 “科学力量”









2017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启用
中国第二十五批护航编队在新西兰举行开放日
“我给父亲画个像”
中国量子卫星实现“一步千里”的世界跨越
韩总统:若朝停止开发核导 韩愿无条件对话
罗马尼亚总理被开除党籍
科博会上看“大国科技”
埃菲尔铁塔上玩溜索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