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不道歉算失信”的普法意义与实用价值
近日,江苏省宿迁市沭阳法院的官方微博与微信曝光了9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其中2名失信被执行人赵某和孙某的“执行标的额”一栏,填写的不是金额多少,而是“向父亲母亲道歉”、“向公公婆婆道歉”。(1月11日《现代快报》)
在我们的印象里,一般来说,被列入失信黑名单里的,都是欠钱不还的老赖。这起案例中,儿子儿媳与父母之间并不涉及经济纠纷,却也上了失信人“黑名单”,这无疑颠覆了很多人的常识。有些网友甚至将这个案例理解为“因不孝而失信”,这种观点显然存在偏差,但也从反面说明,正确解读这起案例的重要性。
事实上,这起案例在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信用的概念及相关法律制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儿子儿媳列入失信“黑名单”的真实原因,是没有执行法院要求其向父母道歉的判决,而不是因为对父母不孝或与父母发生冲突。如果简单地把不孝与失信联系在一起,就有随意扩大信用黑名单适用范围之嫌。
其次,这起案例扩大了我们对失信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如果说最常见的“欠钱不还”是一种经济失信,那么有歉不道、有判决不执行就是一种法律失信。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失信,都可能遭到“信用惩戒”,这就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任何时候都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失信于人、失信于法都是不可取的。
同时,这起案例也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如今在日常司法实践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家庭纠纷案件,对于这些案件,司法机关常遭遇“清官难断家务事”的尴尬,执行难现象突出。有了这起案件的示范效应,今后我们的法院在处理类似案件时,完全可以借鉴“不执行判决列入失信黑名单”的做法,让那些对法律缺乏敬畏的人为此付出法律代价。
以案件中的儿子儿媳为例,被列入黑名单后,不仅在全国范围内会被限制乘坐飞机、高铁等高消费行为,而且去银行办理贷款、银行卡等业务也会受阻。通过这种惩罚,能敦促当事人主动执行法律判决,也能起到警示作用,提升司法执行力,维护法律权威性。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不道歉算失信” 普法意义 实用价值


北京首条磁浮列车在轨测试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首次停靠斯里兰卡
伦敦田径世锦赛 尼亚基鲁伊首夺世锦赛马拉松冠军
103岁老太游泳健身 曾打破吉尼斯纪录
“科学”号起航开展海上考察
芝加哥“小黄鸭”慈善竞赛 6万只黄鸭“跳”入河中
江西赣江边现“光绘摄影”
陕京四线北京段建设顺利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