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明代官印讲究多 均有时间机构和编号
明代官印除御宝外,大致可分为三类:贵妃、太子、公主、亲王印;“挂帅将军印”;直纽型百官印。目前,遗存的明代官印绝大多数为直纽型百官印。直纽是上小下大的椭圆柱状印纽,从宋、金、元官印中使用的方扁形橛纽演变而成,高度几达宋、元印纽的二倍。印体均作长方状,边长8厘米,宽4厘米。《明史·百官印信》:“正一品官印银质,三台。正二品、从二品印均银质,二台。正三品官,除顺天、应天二府印银质外,其余均铜印,无台。正一品官印边长明尺三寸四分,以下依官品递减。”九品以下未入流之小官印称“条记”,其印末字作“记”。印文均用九叠篆,篆法与金、元印近似,而与明其他类型官印的篆法有别。明官印均有刻款,形式一般都是背刻印文、铸造时间、铸造机构,边刻印章编号,即千字文某字××号。明后期印编号不纯用千字文,而用当朝皇帝年号。此法后为清朝所继承。



邓州博物馆收藏一枚铜质直纽正方形印(见图)。该印通高8.8厘米,边长7.3厘米,台厚1.4厘米;印背阴刻4行、每行3字,共12字九叠篆阳文:“南阳中护卫前千户丁管军印”,纽背右边刻阴文楷书“南阳中护卫前千户丁管军印”;纽左边刻“永乐元年(1403)三月□日、礼部造”;印左侧边阴刻楷书“重字六十二号”。该印为标准品明代九叠篆直纽型百官印,是研究明初地方卫所统兵制和官印制作管理的物证。
明代的“卫所制”,是沿金初设置、元代沿袭的“千户制”而建立的军政合一统兵制度。《明史·兵二·卫所·班军》、《明史·职官五》载:“洪武初在京师和各要害地方设内外卫所,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户所,一百一十二人为一百户所,每百户所设总旗二人,小旗十人。每卫设前、后、中、左、右五千户所,各卫所分属于各省都指挥使司(都司),由五军都督府分别管辖。千户所,设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镇抚、百户(正六品)。凡千户,一人掌印,一人佥书,曰管军。卫指挥以下其官多世袭,其军士亦父子相继,为一代定制。”卫所的士兵以大部分屯田,小部分驻防。军饷大部分由屯田收入支给,每家一个男丁当兵享有一定的免徭役特权。“洪武三年(1370)十二月置河南都司二十卫”;“南阳卫”为一。洪武二十四年(1391)建唐王(朱桱)府,分藩设南阳中护卫。中护卫为明同姓亲王府仪卫军。“南阳中护卫前千户丁管军印”,应是唐王中护卫前千户主管军户征兵的官员印。
《明嘉靖南阳府志》:“元皇庆元年(1312)南阳府人口4893人,每10平公里仅有1人。”元至正十二年(1352)元军血战邓州,擒斩邓州红巾军首领王权,致使州城20年无人烟。洪武二年(1369),金吾右卫镇抚(正六品)孔显兼知邓州知事(正六品),带文吏张居岱、兵士汤英等50人来治邓州。邓州置守御前千户所孔显任副千户(从五品)。洪武四年(1371),籍邓州1266户,人口6363人。洪武六年七月,升孔显邓州守御前千户所正千户(正五品),李德接任副千户。南阳博物馆现藏的“洪武五年五月礼部造南阳卫左千户所百户印”、“洪武六年(1373)九月礼部造南阳卫后千户所百户印”,可旁证邓州遗存的“南阳中护卫前千户丁管军印”。此类直纽型百官印全国各地出土较多,且屡有拍品上拍。标准品有河南新乡秀才庄出土的明洪武十三年(1380)“宁山卫前千户所百户印”、辽宁铁岭县出土的洪武二十二年(1389)“辽海卫中千户所百户印”等。据考,凡“千户所百户印”印文皆为10字,官阶正六品,而“南阳中护卫前千户丁管军印”,不同的是无“所”字,加“丁管军”3字,且手工錾刻,特例少见,仅此一枚,为国家一级文物。(许满贵)
编辑:陈佳
关键词:明代官印 讲究多 均有时间机构和编号






亚洲田径锦标赛在印度开幕
中国国家馆日专场晚会在世博会上演
台北:大熊猫“圆仔”迎来4岁生日
比利时举行“大帝巡游”古装表演
印度总理首访以色列
华盛顿举行独立日游行
广西严重洪涝灾害已致164.38万人受灾
国际刑警组织主席孟宏伟呼吁合力应对犯罪全球化威胁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