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如果没有了手机,又会如何呢
打十个百个电话,也比不上陪父母吃顿饭;群里聊得再熟,也比不上见面一次握手或一个拥抱……有一种现象,叫“现代交流症”。有读者归纳了“现代交流症”的一大表现是:“朋友圈里大家情意绵绵,现实生活中却很少相见”;“和老婆睡同一张床,经常在她微信里留言晚安”;“参加家里长辈寿宴,忙着拍照发微信点赞”……这个现象,你有吗?(1月13日《现代金报》)
毋庸置疑,不少人都或多或少有着“现代交流症”的临床表现。手机绑架了我们的生活,绑架了我们的交流沟通,似乎越来越赢得了共识,理由也似乎是不容辩驳的——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
只是,当我们在怨念手机带来的困扰时,让我们不妨做一番假设,如果没有了手机,又会如何呢?会更勤快地陪父母吃饭么?会给朋友一个更热烈的拥抱么?会给自己的爱人情意绵绵地道一声晚安么?
答案是什么可能并不重要,但必须厘清的是,手机本身是没有原罪的,它只是制造出了一种新的媒介工具,而正如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所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由此再来打量手机在我们生活中的功用,无论是不是“迷恋自己在网上塑造的形象”,至少有了手机的存在,能让我们有耐心和欲望,通过自拍去发现存在于身边的美好;通过发心灵鸡汤,去按摩自己疲惫的内心;通过发发生活状态,证明自己不是被生活绑架的“模特”。换句话说,迷恋自己塑造的对象、坐享技术带来的便利,这本身就契合了现代人的需求。
事实上,手机作为一种能带来沟通便利和降低生存成本的媒介平台,它本身是基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而来的。当我们苦恼于手机带来的“破坏”时,不妨再去想想,我们为什么“想找个吃饭的人都难”?为什么愿意一个人吃着外卖,也不愿跟朋友聚聚?为什么“习惯了和别人在网上聊”,却不愿意在现实中跟身边人多说一句话?为什么面对自己的最亲爱的人,连亲口道声晚安都不愿意?到底是因为手机绑架了我们的生活,还是我们的生活被现实逼仄与无趣所“绑架”?真的是手机让我们失去了社交能力吗?真的是手机赶走了我们的精神寄托吗?真的是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的吗?
其实,这些问题所直指的正是我们在匆忙中忘记了自己为何而出发,在物欲横流中忘记了亲情的宝贵,在逼仄中忘记了停下来等等心中自己等“现代病症”,这既有快速运转的现代社会所制造的生活壁垒,而更多的则是自己本身的迷失。 而这些,与手机并无太大的关系,因手机而生的焦虑,只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真实投射。
于此而言,在学会躲开手机的绑架前,可能更需要我们修炼的能力是,如何与自己爱的人好好说话,如何给自己松绑,如何重新发现生活的本原,成为一个在生活中大写的人。(高亚洲)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手机 生活 绑架 呢


可可西里藏羚羊开始大规模回迁
济南举办“世界人像摄影大师卡什原作展”
重庆主城区开展深夜电网大检修 备战下一轮高温天气
大连付家庄海滨浴场迎来游客高峰
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落户青海
人民政协报社举行“浪花飞舞”2017年职工水上趣味运动
北京首条磁浮列车在轨测试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首次停靠斯里兰卡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