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公立医院儿科为何不断萎缩?
据报道,《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1000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也就是说每2300名儿童患者才配备1位儿科医生。从全国来看,河南最为严重,平均每5000名儿童才有一个医生,直接导致河南很多医院儿科人满为患。
医界前辈流传着一句话,金眼银牙铜外科,累死累活妇产科。眼科牙科医生整天白大褂着身,体面干净,妇产科大夫却累得死去活来。他们的收入也没有和辛苦成正比。据说后面还有一句“千万别干小儿科”,这句话深入人心,后来真的很少人当小儿科医生了。
上世纪90年代起,很多医学高校的儿科专业取消或并入其他专业,十余年间儿科医生数量只增加了五千多人。目前我国共有执业医生261.6万,仅有3.9%是儿科医生。比照欧美医患比例,我国的儿科医生缺口至少有20万。医生持续流失,医院的儿科就不断萎缩,很多综合性医院选择关闭儿科急诊。要不是国家规定三甲医院必须设儿科,据说很多大型医院巴不得撤销儿科。
说到底,无非是医生工作量大,收入却低,难以抚平情绪。多数儿科门诊都是以呼吸道疾病为主,病情简单,用药讲究控制,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下非常不利,是医院最不产生效益的部门。医生无法通过卖药获得收入,为何不提高挂号和诊疗费呢?政策不允许。这些收费长期以来都受到管制。绝大多数公立医院的挂号费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医生只好靠“刷量”提高收入。
好消息是,近几年政策陆续放开民营医院的价格管制。去年北京新开了一家民营儿童医院,刚开业时门诊费向公立医院看齐,从5元到14元不等。实行不到一年时间,医生怨言颇多。年底时这家医院将门诊费用上调到50元、100元,医生工作状态也很快得到稳定。目前公立医院的诊疗费显然还没有与市场定价匹配,儿科医生收入与工作量倒挂还很普遍。长此下去,将有大量儿科医生进入民营医院。民营医院不只吸收公立医院的医生,本身也在创造供给,缓解市场需求。
事实上,近年来,提高诊疗费也成为医疗改革的方向,一些地方也都提高了诊疗费的价格,以改变过去以药养医的局面。而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反映了当下公立医院的儿科医疗服务政府定价与市场的脱节。
目前,儿科医生的窘境多存在于公立医院,私立医院那里会好过得多。“金眼银牙”放在消费者那里也是成立的,这两类医疗服务的总体水平最好。原因无它,眼科和牙科医疗基本实现市场化。医生准入门槛低,开设独立诊所比较容易,价格也不受管制。市场上眼科和牙科供应充足,服务水平也高,到拥挤的全科医院里排队挂号,看这两类疾病的人正越来越少。整容美容直接发展成了一项庞大的产业。就此而言,鼓励民营儿科医院发展,可以解决社会儿科医疗服务短缺的问题。
不过,从根本上来说,医保体系也应该在定价机制上尽快与市场接轨,在定价机制上更加具有灵活性。其实,只要医保覆盖面能够足够到位,提高诊疗费等医疗服务的价格,并不会给民众带来太多的负担。
□箐城子(《罗辑思维》主编)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公立医院 儿科医生 医保体系


可可西里藏羚羊开始大规模回迁
济南举办“世界人像摄影大师卡什原作展”
重庆主城区开展深夜电网大检修 备战下一轮高温天气
大连付家庄海滨浴场迎来游客高峰
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落户青海
人民政协报社举行“浪花飞舞”2017年职工水上趣味运动
北京首条磁浮列车在轨测试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首次停靠斯里兰卡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