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监考猝死”是让朋友圈愤怒的廉价题材

2016年01月19日 09:37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近日一位教师的猝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起因是《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中学生平静做题——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何以造就?》文章的广泛传播。然而,据记者反复核实,基本事实是:1月14日,泰兴济川中学一名吴姓女教师在监考过程中突发心脏骤停。孩子们发现之后,立即喊来老师,大家一边紧急施救,一边打120并尽快送往医院。(1月18日新华社)

单看题目,把当下的孩子批评成“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很容易获得网友的“价值认可”。无论什么年龄段的网友,对于当下的教育制度和体制,都可谓深恶痛绝。或者自己正在经历残酷的只会考试的学生阶段,或者自己的儿女正在经历这样的阶段,因此,只要看到有批评“中国教育只教会学生考试”有关内容的,就会有“点赞”和“转发”的欲望。

可是,评论的前提是事实求是。评论的基本逻辑,不能是先有结论后有过程,不应该是看到一个失望的结果就妄议整个事件,乃至给当事人定性。事情的来龙去脉,必须要搞清楚;尤其一些关键细节,更应该要掌握。在这件事中,“女教师监考中去世”这一结果确实让人伤悲,但如果不掌握过程及细节,得出“中学生是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的结论就是空中楼阁。

诚然,教育问题可以批判,教育体制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我国学生群体普遍缺少生存与急救常识及技能,这都是你知我知大家知的现实,但不是所有的教育问题都必然会成为“大众痰盂”。尤其涉及未成年学生时,任何人都不应该随便给人扣上“冷血”、“考试机器”的大帽子。这对当事学生来说是不负责任,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即便能够批评教育体制,也只是“打错了靶子”。

这件事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当下网络之中,充斥着大量吸引眼球的但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不符合逻辑的“虚情假意”,许多人只是为了有些内容能得到更好的传播、得到更多的点击量而发布内容。对此,在权威报道信息未出现之前,广大网友还是要尽可能的进行甄别和筛选,不可盲目转发,不可成为一些自媒体利用的“工具”。

与“监考猝死”非常类似的,还有许多事件,都是从朋友圈里被炒红的。比如,杭州网友发起的“为韦思浩老人建塑像”事件,比如,“支持人贩子死刑”事件,都是利用了朋友圈阅读的碎片化与情怀的廉价化特点而制造来的内容。这类文字,利用的是极易勾起的愤怒、爱心与同情心,附之以“是中国人就转”、“有爱心的转起”之类的低俗营销手段,扭曲着自媒体世界里的价值观,他们让阅读更加简单,让情绪更加喜怒形于色……

社交网络已经成为许多网友获取信息与价值观的主要来源。但是,网络社会尤其是朋友圈里的一些信息,确实需要我们所有的人呵护,说得文雅一些,叫做以事实为依据、理性表达,说得通俗一些,也可以叫做“对得起自己的智商”,“别把自己的智商硬伤暴露”。(王传涛)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监考教师猝死 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 朋友圈愤怒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