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上千万“购粮款”怎就那么好骗?
原本是国家托市粮的委托“保管员”,利益诱惑之下竟然成了监守自盗的“硕鼠”——记者日前在河南光山县调研采访获悉,当地一家粮油公司在收购、储存国家托市粮期间,用稻壳冒充小麦,以此“乾坤挪移”手法盗卖库存粮食。调查人员顺藤摸瓜发现,此前该公司已用伪造票据多次骗取国家购粮款和仓储保管费,涉案金额超千万元。(1月18日经济参考报)
一个公司,多次诈骗,屡屡得逞。粮仓唱了“空城计”,拿稻壳冒充小麦。说起来,骗术真的LOW到无极限,若非案件拔出萝卜带出泥,经侦人员感叹“手法之粗劣与大胆令人咋舌”的演技,恐怕还会继续盆满钵满下去。
这样的担心,当然不是杞人之忧。根据调研,在河南、湖北、黑龙江、吉林等粮食主产区,几乎都面临政策性粮食库存规模大、库点多、监管难的压力。比如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有关数据显示,目前该公司管理中央事权粮油2996万吨,储粮规模约占中储粮系统的9%,其中75%以上的托市粮存放在1000多个委托库点。现实的情况呢,“每个库点平均安排一位驻库员都不够”,监管压力可想而知。堂而皇之的利益,放任阙如的监管,防贼技术如“小马拉大车”,按照墨菲定律,不出事儿才怪吧。
出事儿,不能总是归罪于不作为。点多面广总量大,又没有“临时工”鼎力帮忙,难免会有力有不逮的地方。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称:今年以来,全省在托市粮收储方面已发现9起风险案件,有的是利用欺诈手段通过政策性粮食收购套取资金,还有的把入库粮食进行违规抵押从而骗取银行贷款,涉案金额总计1.4亿元。这些年,除了案发后牵出的一窝窝“硕鼠”,有关购粮款的尴尬与愤懑,其实并不算少见。比如去年有媒体报道称,安徽定远上千农户被中储粮拖欠两千多万元购粮款。尽管中储粮回应“所有托市收购资金已全部及时支付到位”,但实际上,其支付的购粮款流进了当地某米业公司控制的账户,又被挪作他用;大量本该由中储粮归档的关键粮款票据,实际上也被该企业所掌握。打白条的,挪用专款的,虚构数字的,卖粮挥霍的……在概率上,也许并不算太稀奇。但,内里昭示的监管之疏,几乎是一脉相承的触目惊心。
上千万“购粮款”成了稻壳游戏,所警示的,无非三个问题:第一,中储粮能否在监管效率上达成“心里有数”、“手里有术”的状态?这个问题不能总是含糊不清。管得过来,漏洞就该对应责任清单;管不过来,就该早日求救于制度外援。第二,明知这些库点风险系数不小,那么,当初在设点布局的时候,是否有所考虑?或者说,能否以更集约化的管理制度,淘汰并集中“问题库点”?第三,房地产要“去库存”,对于越积越多的粮储来说,是否也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考虑消化库存的问题?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粮食进口量首次突破1亿吨。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销不动、调不出、储不下,已成为令各地十分头疼的难题。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何况,国人有关粮食的饥饿感并未走远。不过,粮储既然攸关经济社会大局,就更不能乱象纷呈、骗术横行。于此而言,上千万“购粮款”太好骗,总该“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吧。(邓海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河南“购粮款”被骗 国家购粮款 仓储保管费 伪造票据


京昆高速客车撞向隧道口 致36人死亡
葡萄牙中部遭遇严重森林火灾 火势肆虐
飞行员高空拍摄雷暴 震撼景象如大片
马耳他举行持续焰火表演 庆祝传统节日
世界首批对器官移植无“毒”活猪诞生
联合国呼吁世界保护土著民权益
可可西里藏羚羊开始大规模回迁
济南举办“世界人像摄影大师卡什原作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