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霸王级”寒潮下的户外工作者:跺脚喊冷 咬牙坚持
中新网北京1月24日电(吕春荣)最低气温跌至-17.4℃,五六级北风狂吼……连日来,“霸王级”寒潮侵袭下的北京城,很多人都躲进了室内。然而,有这样一群夜间工作者,他们不得不在寒风刺骨的户外上岗。零上20几度生活,零下10几度工作,面对这样的温差,除了跺脚喊冷、咬牙坚持,他们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半夜收摊的“炸鸡大妈”:零上20几度生活 零下10几度工作
“好冷,好冷。”晚上10点半,在北京黄渠的一家山西面馆内,虽然空调已开到20多度,但服务生小杨还是感到很冷,她一边收拾着客人用过的餐具,一边不自觉地跺脚喊冷。
然而,就在这家面馆一街之隔的马路上,“炸鸡大妈”徐薇正做着“零下10几度”的炸鸡生意。在小杨口中,徐薇几乎天天都会来摆摊卖炸鸡,并且每天都会坚持到晚上11点左右,就算天气这么冷,徐薇也是几乎天天到岗。
“‘炸鸡大妈’徐阿姨挣的虽然是辛苦钱,外面冷是冷点,但她的生意还是挺红火的。”小杨说。
小杨说的“炸鸡大妈”徐薇是东北人,年近50岁的她是个老“北漂”,在北京工作十多年,几乎都从事食品相关工作。三年前,在儿子的支持下,她和丈夫决定自己干,于是夫妻俩分别在北京摆起小摊,卖起了炸鸡。
徐薇介绍,她卖的炸鸡与别家口味不同,酱料都是自家精心调制的,就想着把生意做好,因此,生意做得挺起劲的。她每天晚上工作6个小时,习惯了不吃晚饭,差不多下午5点就准时出摊,到晚上11点收摊,凌晨1点左右才能睡觉,而次日早上8点又要起床上市场买菜。周而复始,一年360多天,她300多天都是这样。
虽然这周北京迎来最冷周,很多人都尽量不出门,但徐薇还是坚持每天出摊。全副“武装”后,每天都会在小摊旁支起一把挡风大伞,并生起一个小煤炉,勉强维持小摊周遭的温度,但她还是会不时跺脚,往煤炉边靠。
徐薇是有些倔强的,她说,“这几天是北京近些年最冷的几天,但我真的不觉得冷,有时顾客多了,一忙也就忘了,更不觉得是冬天。然而,每次忙完之后,一咳嗽才又感觉到了。”
感冒半个月,吃了很多药,至今仍一直咳嗽,徐薇还是坚持一边吃药,一边来摆摊。
“我们这些人没那么金贵,病了吃下药就好了,哪里需要调养?”徐薇咳嗽完,笑着对记者说,“早习惯啦,要我不去摆摊,除非是刮大风、下大雨,要么就是家里出大事,不然,我很难休息的。休息不起,如果能休息,那也是上天安排的。”
“小伙子,其实你们上班族也很辛苦,老实说,我还是挺喜欢现在的工作状态的,虽然有时会又冷又累,但习惯了也就没什么了。”徐薇说。
然而,在徐薇心里,工作满足的背后,还藏着一份歉意。老家的父母都快九十岁了,对她特别惦记。听她姐姐说,老人家每次经过菜市场就会想起她,每次看到天气预报就会惦记她,怕她会冷到。
“每回知道爸妈惦记,我也都会打电话给爸妈,说我现在都在室内工作很暖和,不要惦念,但……”徐薇眼眶湿润地说,“父母总是会知暖知热的,说多少,他们也知道我很辛苦。”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徐薇有些归心似箭,她只想熬过这几天,尽快到2月初,马上回家过年。

“外卖哥” 赵虎。吕春荣 摄
爱笑的“外卖哥”:靠天吃饭 越冷挣得越多
刮大风下大雨,客人少了,炸鸡大妈会“偷个懒”选择早点收摊,但对于“外卖哥”赵虎而言,晚上越冷则生意越好,干得也越起劲。
从“温暖如春”的室内工作到“靠天吃饭”的室外工作,去年6月,38岁的赵虎选择重新上路,当起了一名“外卖哥”。他这一干,似乎有点“上瘾”,已经一百多天没休息了。
在同事看来,赵虎工作适应得挺快,他这样一个爱笑亲和并且不怕吃苦的人,很合适干这行。为了多挣钱,他坚持每天上午10点上班,晚上10点半才下班,而这几天,很多年轻人怕冷,晚上9点多就下班了。他说,只要有单,自己就会很激动。
一套严实的衣服包裹全身,一顶厚重的头盔紧紧罩住脑袋,看似零下十几度的天气对赵虎“无可奈何”,但他脸上的一串鼻涕,以及在大街上不停的跺脚,还是暴露了他“冷”的事实。
“太习惯了”,这是赵虎对北京这周严寒天气的感受。在他眼中,既然选择送外卖,刮风下雨,甚至下雪,这些都是必然要经历的,而恰好,越是极端天气生意越好,他们也越忙活。
赵虎介绍,这几天天冷,人们不爱出门,他一天就能多接十个单,而订单越多,这就意味着他要干得更晚一点。而天气越冷,回家就越晚,她媳妇也就越辛苦,需要帮忙热饭。而老家那边,父母的电话也越来越多。
赵虎咧着嘴笑着对记者说,“这几天,在老家的爸妈都会一直关注天气,看到天冷,就会打电话来提醒我,送外卖注意点,车别开太快,人要注意保暖。但每次听到爸妈的叮嘱,以及才4岁大的孩子在电话那头狂喊爸爸,我就很暖和了。”
在赵虎看来,像他这样一个马上“奔四”的人,很多苦其实都不算什么,如今,只想好好干活,多挣点钱。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赵虎已计划好2月1日与媳妇一起回老家过年,“到时不送外卖了,要送上的是给自家孩子和老人的礼物。”

图为80后帅气保安靳卫广。吕春荣 摄
80后帅气保安:冷惯了 热闹与我无关
23日的北京,很多人早早地就收到来自北京市气象局的短信提醒。预报称,今日晴间多云,偏北风五六级,阵风八级左右,最高零下12度到零下11度。而晚上,温度最低将达到零下14度左右,偏北风四五级,阵风六七级。
对于这样的短信,80后河北邢台保安靳卫广并不会太在意,周末值班的他,很早就到了单位,在门口站岗。虽然天气寒冷,但年轻人扎堆的北京朝阳大悦城仍像往常热闹异常。而在靳卫广看来,那样的热闹与自己无关。
今年32岁的靳卫广来北京已经五年了,和很多年轻“北漂”不同,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孩子。为了家,他只身一人到北京闯。和很多年轻“北漂”一样,他也向往着那样轻松热闹的生活,尤其能够拥有个休闲的周末假期。
然而,在靳卫广看来,周末休息对他来说,有点奢侈。由于个人形象还不错,是保安队里的颜值担当,所以被安排在年轻人较多的周末当“迎宾”保安,这一干,就是一年多。几乎每个周末的中午12点,他都会准时到岗,晚上9点多才下班,而这几天天气冷,他也二话没说,坚持到岗。
晚上8点,北京室外温度在零下15度左右,朝阳大悦城商场内仍灯火辉煌、人头攒动,但商场外则显得格外冷清。看着这一切,靳卫广心里很平静,但寒冷让他的脚并不平静。
靳卫广说,“不论温度跌到多少,由于职业关系,我肯定都会上的,虽然室外风大天冷,但我一般都不会回到商场内,除非实在冻得受不了,否则,跺跺脚就能克服。说实在的,脚底板确实冷,真是不愿意这么辛苦。”
靳卫广向记者算了一笔“辛苦帐”,他一个月工资能有近5000元,由于单位包吃包住,扣去五险一金等,每月能剩下3500元左右,除了留下一些钱供人际开销等,他每个月会给家里寄2000元。
“说实在的,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但生活压力所致,还是得尽可能出来工作,希望多挣点钱寄回家。”靳卫广说。
忙忙碌碌的一年快过去了,靳卫广心里有些歉意,他觉得自己这一年收获不多,不仅积蓄不多,不能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深感自己没能学到什么。
“时代变化太快了,保安也要学习,这点冷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被时代抛弃,最后可能成为看门的大叔。”靳卫广笑着说,“明年我也没什么梦想,外面再热闹,也与我无关,我只想着能够多一份技能,能给家人多寄点钱,毕竟我也三十而立了。”(
编辑:曾珂
关键词:霸王级寒潮 户外工作者 咬牙坚持


一路西行进阿里
马来西亚高官呼吁马中企业加强合作
江西南昌上演酷炫“汽车特技秀”
第六届湖南艺术节开幕
郎朗纽约举办慈善晚宴得善款约160万美元
大苗山里的新时代讲习所
生命的礼赞 体育给残疾人融入社会搭起一座桥梁
杨丽萍新舞剧《春之祭》在昆明上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