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我国科学家证实“莫扎特效应”
新华社成都1月28日电(记者吴晓颖)听莫扎特钢琴曲能使人变得更聪明么?在“音乐神童”莫扎特诞辰260年之际,中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被争论至今的“莫扎特效应”。近日,我国科学家发现:乐曲的节奏可能是大鼠和人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反向莫扎特音乐显示了负向作用。这项研究论文《莫扎特、莫扎特的节奏和反向莫扎特效应:来自行为学与神经生物学的证据》,被发表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出版的《科学报告》上。
“莫扎特效应”源于1993年美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劳舍尔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里提到的实验结论:听莫扎特K.448号乐曲能够改善人类的空间推理和记忆。在实验中,播放的莫扎特K.448号乐曲即《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781年,是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
弗朗西斯·劳舍尔的结论使“莫扎特效应”风靡全球,商家纷纷推出各种号称有治愈作用,提高智力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音乐碟,受到消费者追捧。然而,“莫扎特效应”是否存在、具有可靠性,一直被科学家们争论至今。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尧德中及其研究团队在实验中,把100余只大鼠分成不同组做了系列实验,包括让大鼠聆听莫扎特K.448号乐曲,反向莫扎特(通过把莫扎特K.448号的音符以相反序列排列所得);以及播放巴赫的乐曲,反巴赫乐曲,
以此作为对照,保证被聆听的音乐的物理元素是相同的。研究人员检测了大鼠听音乐后不同时间点和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因子的水平变化,以及音乐对大脑新生神经元的影响,这些实验结果均支持莫扎特效应的存在。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改变莫扎特音乐的节奏或音高成分,发现保留莫扎特节奏成分的音乐可产生与莫扎特音乐类似的效果;而仅保留音高成分的音乐没有明显效果。这说明,节奏成分可能是莫扎特效应的关键因素。
在对人的检测中,课题组成员挑选了60名大学生,他们被分成三组。在相同环境下,分别听莫扎特音乐、反向莫扎特音乐,还有一组学生什么也不听。在相继一周的时间里,三组学生每天听半个小时相应乐曲,并进行一系列包括用笔在纸上走迷宫,以及折纸和裁纸等测试。结果发现,听莫扎特音乐一组的学生表现更好,听反向莫扎特音乐的学生表现最差。
研究团队成员夏阳教授告诉记者,他们发现,聆听莫扎特对大脑有好处,可以观察到新生神经元的增加;而聆听反向莫扎特对人和大鼠均有负效应,会使得新生神经元减少、行为认知能力减退。(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科学家证实 莫扎特效应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