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4日17时46分“立春” 民间习俗有迎春 打春 咬春

2016年02月02日 17:24 | 作者:周润健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2月4日17时46分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专家表示,立春既是节气,也是节日。这一天,我国民间有“迎春”“打春”和“咬春”的美好习俗。


B8CE81CDCF9DC80F33F0EF7ABB96880F


6358976414756037356359197


120204094565de8e88f09253fc


c41687e1e91ea7628cd8f21f857d1849


“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为立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


“在天文意义上,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但从气候学上来说,它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拉开。”天文教育专家赵之珩说。


“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天津市民俗专家尚洁介绍说,旧时,地方官亲自主持祭祀仪式,上香、献供、读疏文,三拜九叩芒神和放在供桌前的一只泥制春牛,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之后将春牛请至官署衙前,视为“迎春”。


立春之日,民间还有“打春”习俗,是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带有典型的农耕特质。


“春牛有纸牛和泥牛之分,扮作芒神的人用红丝绸缠扎的鞭子猛抽春牛三下,即为‘打春牛’,意为打走春牛的懒惰,督促人们在春回大地之际,赶紧耕种。”尚洁说。


据了解,除了“迎春”和“打春”外,另外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过去“咬春”就是买个萝卜来吃,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现在“咬春”多是吃春饼和春卷。


民俗专家表示,立春日的这些习俗,体现了人们对春天、对农业的重视,也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生活和睦、经济繁荣、吉祥安宁的向往和祈盼。



编辑:陈佳

关键词:4日17时46分“立春” 民间习俗有 迎春 打春 咬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