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三不”老师退休被返聘副教授,不是美谈
1月7日,从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甚至“两拒《百家讲坛》邀请”的教师常萍,在退休三个月后被河南大学返聘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授课。在此前32年的教学生涯中,常萍的职称一直都只是讲师,河南大学也从未为某一位教授单独举办过聘任仪式。然而,她的讲课实录却被总结成“常萍语录”流传于网络,民间一直称其为“口碑教授”。
河南大学专门举行仪式返聘“三不”教师为副教授,被视为高校重视本科教学的“美谈”,可这“美谈”却有些令人不是滋味,毕竟在过去30多年间,这名“口碑教授”一直没有引起校方足够重视。为何要在她退休之后,才想起返聘,并给予副教授的待遇呢?这并不表明学校已经调整了对教师的评价体系,而很可能是在舆论近年来普遍质疑高校重视科研、轻视教学的背景下,借此事件表达重视本科教学的一种态度。
不过,笔者认为,像常萍这样的“三不”老师,能坚持到退休,主要还是因为她属于“老教育工作者”(她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有了教职)。如果是本世纪初才入职,她这样的“三不”老师,恐怕很难续约,甚至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近年来,不少高校实行“非升即走”政策,青年教师在规定年限中无法晋升,就将被解聘。换言之,如果有青年教师以常老师为榜样,坚持不出没有价值的书,不写没有意义的论文,也对评职称不感兴趣,结局可能会很糟糕。
有意思的是,“三不”老师是以与现行考核评价体系“不合作”的姿态,获得校内学生赞誉而被广为人知,并最终获得了校方的肯定,但显然,这种“成功”不可能被现行教育系统内的青年教师所复制。目前,高校实行的是行政主导的管理和评价,这种评价体系之下,绝大多数人为了生存,必须围着行政设置的考核指标转,而坚持做自己的,则易成为异数。你看常萍老师也是在退休之后,才获得了“副教授”的“头衔”。毫无疑问,这才是此事最引人深思的地方。
□熊丙奇(学者)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三不”老师退休被返聘副教授


科学家破解恒星爆炸之谜
俄罗斯举行国际烟花节 炫彩夺目美不胜收
巴塞罗那为恐袭死难者举行追思活动
日全食将横扫北美大陆
普京参加青年论坛 现场摆弄手工品“卖萌”
哲蚌寺展佛 拉萨雪顿节启幕
希腊小镇大火持续 天空被映红
金正恩要求美国停止对朝挑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