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从古画中看古人们如何闹元宵
编者按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于是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吃元宵、赏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在只剩下吃元宵和看晚会的今天,就让我们从古画中看看古时候的人们是怎么过元宵节的吧。
清 赵之琛 顾驺 《元宵婴戏图》立轴,洒金纸本设色,134.5×63.5cm,1840年作。
画中展现了一群儿童敲锣打鼓庆赏元宵佳节的民俗风情。
古画中的元宵节习俗:观灯、猜灯谜、闹社火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等,是中国人重要的传统喜庆节日之一。元宵活动的主题强调一个“闹”字,放花灯、舞狮子、踩高跷、猜谜语、吃元宵,据说在最盛时“家家走桥,人人看灯”。
唐代的赏灯活动极其兴盛
观灯是元宵节活动中的主题。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唐代的赏灯活动极其兴盛,唐朝大诗人卢照邻《十五夜观灯》描述:“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南宋李嵩《观灯图》
宋朝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创造出各种精美、奇异的花灯和龙灯、凤灯、鱼灯、兔子灯和各种历史人物灯、神话故事灯、走马灯等。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在南宋李嵩《观灯图》中,画家绘出了元宵节期间的花灯:两名童子一提兔儿灯,一提瓜形灯,旁边的桌子上还放着一只走马灯。
南宋画家朱玉的孤品《灯戏图》为我们留下了800年前的市井记忆。
《灯戏图》 描绘杭州元宵庙会的场景
闹社火也是旧时民间在元宵节时的重要娱乐活动。闹社火也称“舞队”,民间习惯叫“闹红火”,它是一种古老街头造型艺术。南宋后期宝祐年间临安宫廷画师朱玉作品《元朝灯戏图》画的就是临安城中一支元宵社火舞队,描绘了南宋时期杭州元宵庙会时的场景。
《元朝灯戏图》这幅图里,十三名艺人个个装扮各异,动作诙谐,带有傀儡和戏曲韵味。舞队第一人为领队班首,也是节目主持人。其他演员全部戴假面,或张大嘴嘻笑,或抬腿做单腿跳跃状,或装着扑蝴蝶……最值得注意的是演员们无论做何种动作,都离不开模仿傀儡的态势,其表演都在合着一个鼓点进行。画面正是刹那间的亮相,留下了舞队的真实形象。这幅图被认为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最好写照,被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篇》,这意味着直到清代这幅图还是皇家珍藏。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明代《上元灯彩图》 绢本设色画卷 25.5厘米×266.6厘米
明朝古画《上元灯彩图》主要描绘了明朝中晚期的南京地区在元宵节期间的街市景致。从全景内容来看,画家描绘的是一次元宵灯市与古董贸易相结合的集市活动,明朝中叶金陵的富庶安逸,从这幅图卷上可略窥一二。在画中,不仅可以看到元宵节期间种类丰富的秦淮花灯,更可以在画卷中心看到著名的鳌山巨型彩灯。如今人们熟悉的荷花、菊花、南瓜、鱼虾、蟾蜍、螃蟹等花灯在画卷上应有尽有。此外还有不同形制的宫灯、走马灯、纱灯和几何造型灯等各式彩灯。
明代《上元灯彩图》 局部
通过《上元灯彩图》可以看出,画面上人们逛街赏花灯、看热闹的同时,纷纷走进店铺欣赏字画,或在摊位上把玩瓷器等。同时,该画卷中描绘有蜡梅、兰花、水仙、细竹、小松等花卉植物,既描绘有配以奇石的盆景,也有销售奇石的摊位,画中的孩子对放置于小盆中五颜六色的雨花石颇感兴趣。这些都是南京民众赏玩花鱼的生活缩影,从一个侧面应证了明代金陵的社会风俗习尚。
皇帝元宵行乐图:与民同乐
元宵节经历了从宫廷走向民间的历程。作为元宵节最初的发起地,历朝历代宫廷对此也非常重视。唐玄宗时,每逢元宵,宫廷中用绢丝扎成二十间高一百五十丈的灯楼,上面悬挂珠玉、金银的穗坠,微风拂动,铮铮有声。除此以外,各地官吏纷纷向皇宫进奉特制的灯饰,各种花灯的设计精美绝伦,让人眼花缭乱。
《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明成化(公元1465年-1487年),纵37厘米,横624厘米,佚名绘,绢本,设色
《宪宗元宵行乐图》卷出自明代宫廷画师之手,描绘的是明宪宗在皇宫里庆赏元宵游玩的各种情景。画面中,从早到晚的各种节目均有明宪宗在场,他穿着不同的盛装,或站或坐,表情安详,在欣赏着元宵节的各种活动。1485年元宵节,明皇帝宪宗朱见深下令要在宫中隆重庆祝,皇宫内外张灯结彩。不仅如此,为了取悦皇帝,大臣们特意将民间的街市情景搬到宫中,还特意请来了杂技班子。从画上来看,身着盛装的宪宗皇帝坐在大殿前,台下各种杂技表演尽显其能,有钻圈、魔术、倒立等等,惊险刺激,令人目不暇接。杂技表演旁边,还有专门的乐队用来助兴,敲锣打鼓,呐喊助威,热闹非常。
《宪宗元宵行乐图卷》局部
《宪宗元宵行乐图卷》局部
《宪宗元宵行乐图卷》局部
据传,见惯了宫廷盛景的宪宗皇帝见到民间街头场景,觉得新奇好玩,大加封赏,宪宗皇帝觉得这也具有“与民同乐”的象征,当下命令宫廷画师用大量篇幅将这一场景记录下来。该作品构图严谨,笔法细腻,画面上的宫廷院落巍峨壮观,各种人物的情态、动作细致入微,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同时,这幅写实性的行乐图,为目前所见最早绘有烟火燃放的中国图画,也是一幅明代民俗画的代表之作。
《乾隆帝元宵行乐图》轴,清乾隆,绢本,设色,纵302cm,横204.3cm。
《乾隆帝元宵行乐图》描绘的是清代乾隆皇帝与皇族子弟们在宫苑内庆贺元宵节的情景。清朝康熙时期,每年的元宵节都在太和殿举办盛大国宴招待王公贵族和外国使节,以此庆贺节日显示国运昌盛。乾隆帝即位后在许多方面都承袭前朝典制,每遇汉民族历代相承的传统节日如元旦、上元、清明、七夕、中秋、重阳等,他都要求在皇宫中举行相关的庆祝活动。图中乾隆皇帝坐在楼阁上,正安详地目视着皇族子弟们庆贺元宵节。
乾隆帝元宵行乐图轴局部
此图没有落作者的名款。从技法上分析,图中人物的画像应是由郎世宁绘制。他在西洋肖像画的基础上吸取了传统中国“写真”画技法,生动地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体态和神情。而图中的屋宇、树石背景是由中国画家补绘,画家们以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界画技法,精心勾描、点染,不仅渲染出元宵节喜庆祥和的热烈气氛,同时展示出乾隆皇帝与家人间浓浓的亲情。
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瑞鹤图》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38.5厘米。
《瑞鹤图》局部
与前两位皇帝作为描绘对象不同,宋徽宗成为了创作者。据说,北宋政和二年元宵节的傍晚,正值都城汴梁百姓正在热闹的灯会上观灯赏烟火时,城内上空突然云气缭绕,十八只仙鹤鸣声清越并盘旋于宣德门上空,另有两只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驻足相视。皇城宫人速速禀报宋徽宗。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定这是仙鹤伴着祥云前来帝都报瑞,于是御笔将所见绘于绢素之上。
这幅《瑞鹤图》是公认的宋徽宗存世工笔写实类花鸟画真迹,为存世绝少的宋徽宗“御笔画”。画作一改花鸟画的传统构图方式,赋予整个画面以故事性,是花鸟画创作的一次大胆尝试。最特别的是,徽宗用生漆点睛,使其更加纯黑,突出逼真的效果。卷后徽宗以独特的瘦金体题记并题诗一首以纪其事,款“御制御画并书”,签押“天下一人”。此图为宋人邓椿《画继》中所记《宣和睿览》册中的一幅。《石渠宝笈重编》及《石渠随笔》著录。(江静)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古画 闹元宵 元宵节 观灯 猜灯谜 闹社火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