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父替子应聘”是一种任性包办
“我儿子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做财务,这是他简历。”20日上午10点多,在武汉华中人才举办的“春风行动”招聘会上,一位头发花白的“求职者”向招聘单位推介自己的儿子。面对招聘人员“您儿子怎么没来”的疑问,这位父亲很坦白:“他太辛苦了,还在家睡觉。”(2月21日《武汉晚报》)
“父替子应聘”
在当今社会,包办婚姻已经不再流行,而包办工作却成了一种趋势。比如,一位父亲辛苦跑招聘会,替代儿子应聘工作,儿子却在家睡大觉,显然,这是父母包办工作的又一个现实标本。应该说,父母关心、甚至规划子女的工作,其本身没有恶意。问题是,父母违背子女的意愿,并采取“全程包办”的方式,去左右子女的自由选择,就是一种过度干预了。而且,这种过度干预,势必会给子女求职带来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子女成长和进步。
众所周知,在国外,孩子只要满18岁就自立,即使父母很有钱,孩子也要自己找工作,自食其力。而在国内,孩子从小到大始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吃饭怕噎着,外出怕车碰着,交友怕学坏了。更有甚者,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父母早已为孩子置好了房,联系好了工作,准备好了存款。处在这样优越的环境和条件下,有的孩子把父母作为“靠山”,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也有孩子比较“叛逆”,对父母包办一切非常反感,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比如,河北一位母亲,3年来10次到重庆,劝自己的儿子回家,像其哥哥一样进入国企工作,端上铁饭碗,儿子却执意不从。这个故事背后,凸现的正是两代人就业观念的冲突,这种冲突下,我们看到了被异化的亲情。
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平稳、顺利地成长,希望他们的工作妥当、安全。然而,工作是一辈子的事,个人的兴趣和意愿应该放在第一位,父母应多尊重子女的兴趣爱好,从旁引导,不要因为过度保护而越俎代庖,更不能采取替子女应聘等“全程包办”的方式,去干涉子女的正当选择。带着职业规划,理性处理子女就业的问题,并不影响“父母之爱”的发挥,相反,很可能在孩子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找到了适合他们长期发展的选择,切莫因过于重“包办”,而丢失了孩子在职业发展中的可持续性、成就感和幸福感。
然而,父母替子女应聘的事件时有发生, 值得当今社会反思。职业选择,还是让子女自己来掌舵 。子女“被安排”过度了,也会出现很多后遗症,甚至会引发家庭纠纷和悲剧。如果我们还继续沿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孩子20多岁了仍然要靠父母包办工作、生活上的许多事情,那可就真应了一名老外的那句话——“这真是中国学生的悲哀”。当然,值得反思的还有我们的教育部门,特别是高校,应适当多安排一些社会服务实践课程及实习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和企业,以便逐步提升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汪昌莲)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父替子应聘” 任性包办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