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吉林省政协河北省政协于河北高邑
重树抗战忠魂纪念碑
2015年9月29日,“抗战忠魂纪念碑”揭幕仪式在河北高邑刘秀公园隆重举行。
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支建华和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曹素华为“抗战忠魂纪念碑”揭去红绸大幕。
竖立在河北省的“抗战忠魂纪念碑”,为什么由吉林和河北两个省的政协副主席联合揭幕?事情还得从抗战名将冯占海和他部下的抗战英烈们说起……
2015年9月30日,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支建华(右)和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曹素华(左)为抗战忠魂纪念碑揭幕。
高举义旗,通电抗日
冯占海是辽宁锦州人,出身于贫寒之家,18岁从军其姨丈张作相麾下,经东北陆军讲武堂深造后,历任长官公署卫队团少校营长、中校承启官、上校团长等军职。他治军有法,不久就带出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装备相对精良的队伍。
在“九一八”事变危难关头,东北三省保安总司令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吉林省的吉东北边防副司令长官兼吉林省主席张作相回老家锦州奔丧,吉林群龙无首。代理吉林全权的参谋长熙洽开门揖盗,投降卖国。冯占海团长大义凛然,拒绝诱降,拉出队伍,于吉林永吉官马山老营盘小镇高举义旗,通电抗日。
1931年10月,冯部义师初起,不畏强敌,与日寇展开了阵地战。在五常、舒兰之间挫败马锡麟附逆之军,使马逆闻风丧胆;兰陵河之战,打得于琛澂汉奸队伍不敢正视东方的冯家军。之后,又进军哈尔滨,收复双城,战果颇为丰厚。特别是转战方正县的时候,冯部直接对阵空军、陆军互相配合的日寇。击毙日军旅团长田野,并击落飞机三架,活捉两个驾驶员。先后大败刘恕、刘宝林等伪军,收缴李维一伪军全部军械。击败多门师团的一个联队。接着,乘胜西进,攻下了宾县、阿城,逼近哈尔滨。不久反攻省城吉林市,昼夜鏖战,终于攻克。
冯占海敢于在伪新京长春、吉林、哈尔滨等伪满心脏地带打阵地战,攻城略地。打得“京师震动”“皇军”惶惶不安。当年的报纸曾以抗战名将姓名为题征联,出联曰“马占山,冯占海,一马占山,二马占海,山海关前排山倒海;”联语风传,冯部义勇军被尊为“冯家军”,可见冯占海当年的抗日声威。
1932年深秋,“冯家军”军无补给,人马无食,风冷霜寒,加上日寇以飞机、坦克轮番进攻,敌我力量悬殊,而陷于困境。于是,只好引军西行,迂回千里,进热河省境内,以作休整。并求援于张学良、张作相、汤玉麟等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同情和支援。当时,他们在报刊上发表“入热宣言”。在困境中,依然豪情不减。今天读来,仍令人热血贲张———
“……夫三省土地,黄帝之遗产也!日寇逆贼,我举国之仇雠也。坐视日逆仇雠之猖狂而不对抗,其丈夫之为乎?……我全军现求于国内者无他,唯服装弹药耳。我军尚有战马四万余匹,当求救国会代为变卖,得价定购高射炮十余架,分配全军。一俟补充完备,即行东进,攻取吉长……日有飞机六百架,遮不遍我三省二百七十万里,五十万吨海军兵舰,开不到我三省大陆。我五万万同胞如果上下一心,誓雪国耻,则有钱者捐金购械,有力者加入战线。十三洲抗英岂非模范,土耳其胜希腊即是法则。全国一心,强敌何惧!占海愿与我全国父老兄弟姊妹共勉之。”
雪中送炭,冯部义勇军终于得到朱庆澜组织的辽吉黑热民众抗日后援会的大力支援,士气大受鼓舞。冯占海发誓要重振军威,痛击日寇,以报国人。
在一个暴风雪之夜,冯占海亲自督战,发起了大沁他拉之役,突袭阿部联队主力。拂晓,五旅围攻,敢死队队长宫长海率500人手舞大刀攻入庙内,日寇百余人死于刀下,被击毙者数百人,投降者65人,联队长阿部生死不明。缴获步枪、机关枪、野炮多件,3部电台、8辆汽车、军马弹药若干。此役重创阿部联队及张海鹏队一部。
消息传出,平津沪新闻界记者云集采访,向国内外广泛报道胜利讯息。“冯家军”军威大振,给国人以很大精神鼓舞。不久,“冯家军”被收编为国民革命军之63军,驻军河北高邑,继续转战于抗日战场。
这张打着“冯”字旗的老照片,已是抗日战争史的经典资料。
冯占海任九十一师师长时与官佐合影
忠魂公墓及墓碑之命运
1933年3月,63军由察哈尔省怀来移驻河北高邑。
冯军长义薄云天,“心伤逝者,久而愈深,亟思抚慰有灵,以抒内疚。”1935年春,63军议定筹建阵亡将士公墓。冯占海出资在高邑城南花园村,购置土地三四亩作为墓地。当时,《何梅协定》已经签订,当局尚有“外交解决”、“求和”幻想,修建烈士忠魂公墓还需要避开军队内部“政训处”的监视。
在自己的国土上,纪念抗日的战友英灵,还要“保守秘密”!
冯占海安排中校秘书钟隽荣秘密撰写了两篇碑文,文字只能借“忠魂”的内涵,阐发抗战烈士的义勇精神。《忠魂公墓碑记》里记录着抗战阵亡将官李文光、杨树森、杨树藩等,校官李德山、封树德、王乃伦、武步墀等,尉官王星台、费志福等530员将校和1538位阵亡士兵。同时,还移葬了63军在河北病殁的30名官兵骨殖。现仅见当年校官武步墀灵位碑,高600厘米,宽300厘米,厚150厘米,碑面阴刻“武步墀之灵位”。而《陆军第六十三军阵亡将士忠魂墓志铭》中说——
“……设能济之以精锐之武器,便之以捷利之交通,资之以充分之资源,使与仇虏始终周旋;则伪国至今能否存在,倭奴侵略之计能否必偿,而我青天白日之国旗或仍能飘扬于东北大陆,亦正未可料也。……铭曰:
长白峨峨兮,诸君之骨,松花汤汤兮,诸君之血,血凝碧兮骨化铁,万岁千秋兮魂不灭。暂居此兮终当复活,震霹雳而扬威灵兮,铸金瓯于无缺。”
碑文由一位老石工秘密镌刻。在公墓落成典礼的前一天深夜,由上校副官董麟文和钟隽荣指挥士兵将墓志铭深埋于公墓西侧1丈远5尺多深的地下。
这一埋就是80年!
武步墀之灵位碑
13年的复碑之路
冯占海有个同乡叫武步墀,也是他的心腹爱将、辎重营长。“九一八”事变后,武步墀带着妻子郑桂茹、儿子武宝森追随冯占海参加抗战。最后牺牲在黑龙江省方正县松花江老河口。
武步墀有个孙子叫武玉文,几十年后,他长大了。从祖母口中,他知道了祖父遇难在老河口,也断断续续得知了祖父那一代人的抗日事迹。此后,武玉文每年都去方正县,把鲜花投入江中,祭奠祖父。
1996年,武玉文从“一汽”退休。他几乎是整日泡在吉林省档案馆里,反复查阅无数卷历史档案,苦心得偿,终于惊喜地发现了东北抗战义勇军的线索———冯占海在河北高邑忠魂墓前的照片!从此,也开始了他13年漫长、艰难的寻墓复碑之路。
多少年过去,他执着一念,苦苦寻找关于63军和祖父的史料线索。1997年12月,他只身来到河北省高邑县当年63军的驻地,县党史办的同志和村支书陪同他到“现场”。公墓早已不复存在了,连砖石、碑刻什么也都没有了。村支书告诉武玉文,公墓所有的砖石碑刻都被村民拿走、使用了,应该一件也不少,只是无从查找。
或许是武玉文和祖父心有灵犀,也可能是烈士的忠魂到了重见天日之时。党史办的同志告诉他,有一家农户的猪圈里有一块刻字的碑石。他们一同来到猪圈边,这位同志跳进猪圈要翻动石碑。武玉文心里一震,马上制止了他。当晚,武玉文从高邑回到石家庄,雇了一辆车和录像师。第二天,他怀着无限期待和激动的心情亲手翻动猪圈里的这块“石头”——不可思议的一幕于这一瞬间发生了,碑石恰恰是武步墀烈士的灵位碑!
这是一个传奇,一个人间奇迹!令人目瞪口呆的奇迹!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强忍泪水,武玉文与“石头爷爷”开始了灵魂的拥抱和对话。陪同者无不动容,录像机见证定格了这历史的一瞬。
可以断定,如果没有这奇迹发生,悲壮的忠魂碑故事一定会沿着另外的脉络发展。
经反复协商,河北省高邑县委组织部和党史办同意武玉文把150多斤重的“碑石爷爷”背上了火车,回到长春家中,完成了与亲人的精神团聚。
“我一定会给你们想办法的。”执着的武玉文给了祖辈先烈们一个十分郑重的承诺。
事情有了转机
从1997年到2010年,武玉文的复碑之路艰难地走过了13年!
2010年,事情终于有了转机,高邑县刘秀公园建成,答应给他一块地。
复建公墓无望,武玉文只好求其次。他决定自己出资100万元修建一座纪念亭,也好为先烈遮风避雨。
心系忠魂碑的不止武玉文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是来自吉林、河北、辽宁、北京等省市县各级领导干部和文史工作者。
赵勤是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省文史馆馆员,在政协吉林省文史委的工作会议上,他讲起了这段感人的故事,引起了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支建华和文史委主任何宛英的关注,一个重立抗战忠魂纪念碑的设想诞生了。
重立抗战忠魂纪念碑,是一项与抗日战争相关的重大政治、历史、文化工程。它的消失,经历了80年的沧桑岁月,经历了残酷的战火和历次政治运动。隔省操作,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有技术、文化等方面问题,工程的难度可以想见。
但是,在支建华副主席看来,事关抗战,事关民族大义,这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难度、责任和风险一定会有,但是,我们吉林省绝不能回避,应该做,也必须做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是天时,如果错过时机,我们将更加有负历史,愧对先烈。
为了慎重,支建华副主席从省档案局调阅了大量关于冯占海和东北义勇军的资料,充分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何宛英主任则当即联系河北省政协,托请他们到高邑县代为调研,一定让复碑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可行。
2015年7月,烈日炎炎,支建华副主席打给赵勤的电话,具有与天气同样的热度:长春华夏陵园公司董事长孟祥光慨然出资,并承办设计、制碑、调运、安装、落成全部工程。
复碑记
吉林省政协几次开会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就碑式遴选、工程质量、工期计划、原碑文的校勘、新碑记的撰写、联络协调等都落实了任务,明确了要求。
吉林省政协主席黄燕明,在繁忙的工作中,对纪念碑工程的质量和工期等问题给以特别关注,尤其是对乙未新碑记的撰写,提出了原则性的指导和修改意见。
刻石勒铭,求其传世,主要在于碑文的流布。原碑已经损毁、深埋不可见,存世的碑文是原作者钟隽荣,曾经在1964年寄给政协全国委员会的一份手写残稿,其中也有少量错误。传世的还有由手写稿派生的第三个版本,错字也不少,此外还有标点误用、滥用等问题。需要本次制碑,相关文史工作者对碑文精加校勘。
为记录工程始末,并与“碑记”和“墓志铭”相匹配,吉林省政协组织有关专家,就立碑的意义目的、冯部义勇军抗战功绩、墓碑遭遇、吉林高邑立碑的理由等,撰写了文言体的《乙未复立抗战丰碑记》,碑记云——
古尚金石之寿,故忠臣义士,奇情大节,莫不铸鼎刻石以传,垂千古而不朽。抗战先烈,功在国家,泽被后世,礼当彪炳青史享千秋之尊崇也。
公元二千有一十五年,岁在乙未,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周年七秩,亦抗战名将冯占海将军为所部抗战阵亡英烈树忠魂墓碑八十春秋。兹于高邑重树抗战丰碑,以旌表先烈,风标后人,俾我中华民族爱国、献身,团结、自强之抗战精神得以代传焉。
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一年,九一八事变遽发,冯占海将军率部通电抗日,为民族存亡,转战东北四省,千百壮士,赴汤蹈火,殒身喋血。东北抗日斗争风起云涌,御辱求存,前仆后继。慨其义勇坚贞,气贯长虹,《义勇军进行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是而诞生焉。嗣后,冯部义勇军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为陆军第六十三军,驻屯河北高邑。
山河有情,高邑何幸!为彰扬抗战烈士丰功伟烈,民国廿四年,冯将军出资购地,建造陵园以慰忠魂。爰制墓碑二通,刻《忠魂公墓碑记》《陆军第六十三军阵亡将士忠魂墓志铭》于其上,铭文婉曲,备极悲壮。斯时寇焰日炽,华北危殆。为安全计,墓志铭碑深埋于公墓之侧,冀后世天下承平,得以重见天光。
时移世异,迭经变乱,致陵园荒秽,碑石毁弃,泯然不知所踪矣。近有冯将军部属校官武步墀烈士之后裔,筹资百万,辟高邑刘秀公园东北隅,复建环形纪念亭一座。吉林之与冯将军自有乡谊之重。冯部义勇军,国家干城,亦为吉林子弟。烈烈丰功,光增故国,荣耀乡邦。铭石树碑,正其时也。
有鉴于斯,政协吉林省委员会居中擘画,政协河北省委员会、中共高邑县委、县政府、政协高邑县委员会、社会各界贤达鼎力襄赞。长春华夏陵园公司慨然出资,承办制碑、调运、落成诸务,其诚可嘉,其义可风焉。
崇奉先烈,在上为德,在下为义,可行庙祀,可鉴青史,世风则不言而化。国人当慎思之,笃行之。
先烈有灵,佑我中华,弦歌不绝,斯志永存!
吉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长春华夏陵园有限公司
二跂一五年九月
2015年9月29日上午,大汉王朝的中兴吉地,高邑刘秀公园千秋台畔,“抗战忠魂纪念碑”隆重落成。
参加抗战忠魂纪念碑揭幕仪式的,有来自吉林省、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的领导及各界代表,还有小学生及当地群众。
红绸大幕揭开,历经80年沧桑岁月,《抗战忠魂纪念碑》矗立于燕赵大地!主碑两翼分别镌刻《忠魂公墓碑记》和《陆军第六十三军阵亡将士忠魂墓志铭》金字铭文,下面精工石刻6幅浮雕。主碑后面,镌刻着《乙未复立抗战丰碑记》。
让时光见证,中华民族的精魂正气必然浩然史册,伟大的抗战精神必将万古流芳!
(本文作者绳海文系民盟吉林省委机关退休干部、吉林省政协文史专员)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抗战忠魂纪念碑 重树 吉林省政协 河北省政协 河北高邑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