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暂停药品电子监管码,药改陷入僵局?
国家食药监总局一项针对药品管理及价格控制的监管改革举措,遭遇“湖南养天”和“大药房”的牵头抵抗。两家药商以“强制推行药品电子监管码属于行政违法”为名,将国家食药监总局告上法庭,并且得到了国内众多药房的抱团相挺。尽管法院尚未立案,国家食药监总局2天之后就发布了“暂停执行药品电子监管有关规定”的公告,监管改革陷入僵局。
所谓“药品电子监管码”,就是运用信息、网络和编码技术,给药品最小包装上一个电子监管码,相当于给药品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证”,使得赋码药品不管走到哪里都能被实时监控。监管码本质上针对的是药品的真伪,以及价格的层层加码。
从法律程序来看,食药监总局新的监管举措未必没有可击之懈,但对于解决鱼目混珠的假药坑命、剥掉商家附着在药品中的高额利益、减轻民众看病贵,无疑是一把见招拆招的利器。为此,正规制药企业乐观其成,而中间商却群起“围攻”,从中可见这项举措撼动的是哪个环节的奶酪。
其实国内19家药房抱团抵制药品电子监管码,表面在叫板食药监总局,实质上是对有可能未来被“互联网+医药”后,大刀剔除药品高额营销利润的强烈抵抗。作为在欧美已经广泛兴起的医药互联网化营销机制,药价动辄高于出厂价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好日子”,对于中间商来说已经可以看到尽头;而互联网营销形态对于实体店的冲击,医药销售行业更是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恐慌心态。但19家药房还是“得寸进尺”,发表声明要求全面取消现行的药品电子监管码,而不是“暂停”,并且要求“阿里健康”彻底退出药品信息化监管。由此足见药品中间商对于大数据一目了然地参与监管所表现出的严重不自在。
实际上,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数据完全是由食药监总局掌握,阿里云只不过是提供建设和维护服务,这也是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通常做法,也有助于药价进一步朝公开透明的方向迈进。
事实证明,正是因为传统的医药营销机制,侵占了民众利益的奶酪,老百姓的买药贵、看病贵,才迟迟不能得到解决;正是因为传统的监管方式,没有利器掐住假冒伪劣药品的七寸,才使不法药商谋财害命的问题迟迟得不到杜绝。药品监管如果不动他们的奶酪,民众的生命健康与看病吃药负担,就会成为暴利获得者取之不尽的奶酪。
让民众看得起病、买得起药、用上安全药,这才是监管工作的真功夫、硬道理。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药改 价格 电子监管码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