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只为生命更加温暖
戴秀英委员的那些民生提案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 汪俞佳)从持续关注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到公立医院的深化改革,从预防少年犯罪到关注失能老人养护……每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戴秀英总会带着她沉甸甸的民生提案,今年也不例外。
3月2日晚上10点,戴秀英驻地房间的灯依然亮着,坐在电脑前的她,一边查阅资料一边推敲提案,好不忙碌。每年,她都会提前两天到驻地。“就是想看看还有哪些问题大家比较关心,也许能添加到提案中,欢迎你们记者也多给我出主意,提意见。”戴秀英笑言。
去年此时,戴秀英感冒发烧,嗓子沙哑,虽然身体不舒服,但精神很好。“今年没有感冒,精神更好。”尽管已是三届的老委员,但她写好提案的热乎劲儿一直没变过。“提案数量不是关键,最重要是质量,要真正为老百姓发声。”
翻阅戴秀英今年准备的提案,有的是去年两会提案内容的延伸,比如《推进我国老年临终关怀医疗服务的建议》、《将慢性病防控列入健康中国发展的优先领域》等。也有的是去年调研后提出的新问题、新建议,比如《精准扶贫亟待完善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机制》、《我国强制隔离戒毒二元管理体制亟待改革》等。让戴秀英欣慰的是,去年提交的提案大部分都得到有关部门的答复和采纳。记者注意到,她每年的提案总是充满浓浓的民生情,“养老”更是占了不少笔墨。
“其实并不奇怪,每个人都会变老,养老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及整个社会都息息相关。”戴秀英特别向记者提起《推进我国老年临终关怀医疗服务的建议》的提案。她告诉记者,在发达国家,70%-80%的老人都享受到了临终关怀,而我国99%的老人却没有享受到类似的社会关怀。“不要小看这组数据,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临终关怀是一个节省医疗费用的有效照料方法,也是解决濒危病人家庭照料困难的重要途径。”
戴秀英表示,让生命走得更加温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了20余年,至今未有任何法律政策出台和相应机构设置。因此她建议,加强对临终关怀事业顶层设计,建立完整的临终关怀医疗保障体系、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和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同时加强全民生死观的教育。
去年两会,戴秀英曾提出《尽快遏制中国慢性病高发呈“井喷”态势的建议》。今年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再次为慢性病防控发声?面对记者的提问,戴秀英皱了皱眉,“今年春节我去农民家走访,发现很多慢性病患者并没有正确服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服药。”通过查阅文献,戴秀英进一步发现,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糖尿病患者9700万,肥胖人群超过1亿,高胆固醇血症患者3300万,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70%。
一连串数据,像大山一样压在戴秀英心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慢性病的技术策略己经明确,但在政治决策上仍被忽视。”戴秀英希望,我国能够将慢性病防控及全民健康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将慢性病防控纳入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纲目标中, 制定《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2016-2020)》。
夜深了,戴秀英却依然忙碌,只为生命更加温暖。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戴秀英委员 民生提案 养老 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