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王承德委员深入一线调研 积极建言中医体制改革

2016年03月04日 09:32 | 作者:司晋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 司晋丽)“中国的医药卫生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作为普通百姓还是不敢生病,好像获得感没那么强烈。”医改紧锣密鼓,成绩显著,但民众寻医问药的困难仍旧未能彻底解决。在3月2日举行的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记者的提问,又一次将百姓看病难的心声带上了全国两会。

政协新闻发言人王国庆透露,2016年全国政协已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列为重点协商议题。今年将有3位副主席分别带队到全国各地摸实情、听呼声,为我国的医改深入推进谋实策、出实招。

其实,今年春节假期刚过,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带队的全国政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题调研组就深入医药卫生一线和公众中进行调研。

“太漂亮了!和8年前的情景简直是天壤之别。”白墙黛瓦,古朴光洁的木制门,不仔细看上面的字,没人会想到这是一家乡村医院。没错,这里就是安徽省当涂县桃花村的卫生室。

“去年,我密集地参加了多次全国政协组织的医卫体制相关会议,明显感觉到政协对医卫工作的重视度在加强。”尽管年后出诊工作繁忙,但接到调研的通知,王承德委员还是义无反顾地随政协调研组同行。这不仅是委员责任所系,还包含着一个情结:2008年,他曾随政协调研组到过安徽,调研内容同样是医卫体制。8年过去了,他想看看有没有变化?变化在哪里?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这次调研的心情,就是吃惊。”走访安徽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和石桥镇中心卫生院,无论硬件设施还是医护人员工资待遇,情况都比8年前好太多。在马鞍山市,乡村一级医护人员的工资都由政府买单,仅石桥镇中心卫生院一年工资政府就要承担500万元。

桃花村的分级诊疗做得有声有色。乡镇医院里60名医生,每天都有一位来村里坐诊。而村卫生室的两名工作人员则与家户签约,力求让村民们不出远门就能求医问药。“分级诊疗是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样做不仅解决了基层医疗问题,也提升了农村卫生服务水平。”

然而,作为一名老中医,王承德心里也有担忧。8年前来安徽时,他就提出质疑,“安徽历代出名医,亳州更是有‘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的美誉,但如今县乡的中医境况竟凋零至此。”

“蒲黄、贯众……”一个个贴着药名的罐子,打开后是空的;“桃仁、浮小麦……”一个个抽屉,拉开后大多也是空的。这是调研组走访卫生院的情景,因为没有中医,没有人会开中药方,也便没有中药了。

调研总结会上,王承德作为中医代表发言。“解放前我国中医从业人员50余万,今天注册的执业中医师仅为38万,中医行业的从业总人数100余万。这个行业明显在萎缩。” 他的想法已经很成熟,“中西医并重”并不是嘴上说说就行,国家应该给中医药行业创造合适的生存环境。

“应用现代科技研究是一个方面,如屠呦呦对青蒿素的研究,还应在传承、临床、特色、疗效等方面下功夫。” 他认为,中医药的科研目前强调以实验和数据为主,没遵循中医药本身的规律。

“希望再过几年,那些‘药罐子’都能名副其实。”王承德说,政协调研让他看到了不少问题,他将继续关注中医行业发展,继续为医卫事业尽心尽力。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王承德委员 调研 中医 改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