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原创 本网原创
全国政协委员高吉喜:培育创新土壤 维护“三个稳定”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 王硕)在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看来,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弘扬一种理念——告诉大家创业、创新是很重要的。但这并不是让每个人都去创业,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创新。而且创业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在一个团体中。“有时,集体创业的精神也许比个人创业更重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回顾历史,高吉喜指出,纵向来讲,人类社会从原始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源自铁器的出现;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源于蒸汽机的突破,都是创新的结果。横向来讲:大英帝国的崛起,法国、美国的辉煌背后也都是依靠技术创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各国的比较来看,中国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从工业文明发展到生态文明,也必须依靠创新。”
鼓励创新,就需要培育创新的“土壤”。
高吉喜认为,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专利的保护。简单来说就是保证“专利不能马上被‘山寨’。”“如果一个人弄了半辈子甚至一辈子的专利,被某个企业买了,结果马上被其他企业随意复制,这对于专利发明人、购买专利的企业都是伤害,就不会有创新的积极性。”
同时,保证创新科研团队的稳定性也非常重要。
高吉喜发现,目前科研体制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让一个团队长期做某项研究的环境。“科技指南一发,很多人来申报。今年可能你申报成功了,明年或许另一个人申报成功了。有的人已经做了三、四年有基础了,结果没有申报上,就浪费了。”高吉喜感慨,“科研没有延续性,怎么保证稳定的团体和队伍?”
高吉喜认为,目前培育创新土壤应助力实现“三个稳定”,即稳定的科学队伍、稳定的科学方向、稳定的经费支持。
他解释说,“并不是说稳定的科学队伍就是‘单个个体‘的稳定,而是说让一个团队有接替性,在一个方向上甚至一代代的做下去;要有稳定的投入支持,要允许失败。”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委员高吉喜 创新土壤 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