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人物2016 人物2016
杨元庆委员:充分发挥大企业作为“双创”的平台作用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李彬 杨朝英)“大企业能够发挥资源和业务平台的作用,加快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这个转化是双向的,大企业的创新成果可以作为初创公司向社会转换,反之,初创企业的创新成果也可以由大企业‘接盘’。”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CEO杨元庆表示,大企业具备资金、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在“双创”上能够发挥独特、重要的平台作用。
杨元庆 网络图片
2015年支持创业创新减免税超3000亿元
大企业能够发挥资源和业务平台的作用
“大企业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资源,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创新的成果,并通过有效方式实现成果的转化。”杨元庆表示。
他以联想集团为例:在IT领域多年的积累,目前联想每年的研发投入在100亿元人民币左右,形成了产品事业部、公司研究院和创投“三驾马车”联动的创新体系。其事业部主要围绕核心业务,面向市场做1-2年内的产品开发;研究院则专注于做未来3-5年的前瞻性研究,所产生的创新成果,有的直接用于支持核心业务,变成新特性、新品类、新业务,有的与核心业务的关系不那么直接和紧密,或者尚处于市场培育期,或者需要大量投入,会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明显影响,联想会以更灵活的方式,比如分拆,让他们离开“母体”,到大企业外部去开花结果。
但他同时也坦承,即使大企业的研发实力再雄厚,也不可能纯粹通过内部创新来获得未来发展需要的所有技术,外面的成果可能更多。
杨元庆认为,引进、利用外部创新非常必要,这就是大企业创投能做的事。有的创投项目可以与公司核心业务直接协同,有的则可以成为前瞻性自主研发的有力补充,确保企业对未来的方向不错过、不落下。
此外,他还表示,比起一般的风险投资公司,大企业创投的成功率和回报率更高,对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也更明显。因为大企业有更强的专业性和洞察力,投资不是单纯看风向、找风口,而是基于对市场需求、客户需求(痛点)的理解选项目,大大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因此,杨元庆建议政府支持大企业发展自己的创投,“这是一条捷径,在企业创投基金上加磅,把一部分资金交给企业创投去运作,充分发挥大企业的专业背景、市场眼光、产业资源和平台优势,让创新资金的效率和收益更高。”
大企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主体
杨元庆认为,目前,对大企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主体这一点已有所共识,但国家在倡导和支持大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创新项目的时候,还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减少“拉郎配”,二是要在应用推广上予以明确扶持。
对于“拉郎配”,杨元庆说:“这样容易导致在研发和推广过程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扯皮情况发生。”他认为,更合适的做法,应该是国家指定有实力的厂商牵头,充分发挥他们的产业优势和市场机制,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前提下自主择优选择关键部件。
除了“拉郎配”的情况,在杨元庆看来,国家在推动创新和应用、推广这两个方面也是脱节的,没有形成能够打通研发和应用、推广的有效协同机制。因此造成国家投入巨大资源,支持企业把创新成果做出来之后,由于应用、推广的配套举措缺失,致使创新成果得不到有效使用的情况“比比皆是”。
对此,杨元庆建议应将顶层战略和执行政策整合起来,形成“供给”和“需求”的有机互动,就像发展高铁那样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杨元庆 全国政协委员 双创 创业创新 大企业资源 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