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我们到底该不该继续补碘?

2016年03月08日 23:02 | 作者:孙金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孙金诚) 最近一段时间,补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先是有媒体质疑全民补碘政策,又有专家称甲状腺疾病增多与补碘过量有关,一时间,中国全民食用加碘盐这项施行了20多年的基本公共政策,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质疑。

那么,经过这么多年强制补碘,我们到底该不该继续补碘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逐渐由最初对‘补碘’的诉求转变为碘营养‘不缺乏也不过量’的诉求。”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田惠光说,在全民食盐加碘的框架下,运用“互联网+”建立公众个体化碘营养适宜评价体系,实现全民个性化科学补碘势在必行。

“从1995年至今,‘全民食用盐加碘’取得了显著成效,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中位数三项指标都达到了国际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田惠光表示,这表明我国的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已经进入国际先进国家的行列。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碘绝对和相对过量造成的亚临床甲减也日益受到关注。”田惠光指出,我国幅员辽阔,碘分布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既存在碘缺乏地区,也存在高水碘地区,同时各地居民饮食习惯差异明显,导致同一盐碘水平覆盖下的人群中碘摄入情况存在巨大差异。同时,由于不同的饮食习惯、饮水习惯,也导致人群碘营养呈现为缺乏、适宜和过量多种情况共存。此外,因生理需求不同,不同类型人群对碘的需求量也不同。在正常人群碘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孕妇等特殊人群仍可能面临碘缺乏的风险。

“为解决复杂的碘营养背景下人群的碘营养需求,建议国家尽快建立个体化碘营养适宜评价体系。”田惠光说,个体化碘营养适宜评价体系可以根据当地饮水中碘水平、主要食物碘含量水平和个体生理特征、食盐摄入量建立数据库,并据此开发碘营养评价软件,计算个体应选择的适宜盐碘浓度。个人只需要将上述信息输入个人终端软件,就能精确得出所需要摄入的碘盐数量,再根据个人口味轻重推荐适宜浓度的碘盐,形成为公众服务的碘精确营养评价体系,指导居民采取适宜、科学的方法进行碘营养干预并实时评价。

同时,田惠光也建议,政府要改变当前食盐供应模式,实行供应双轨制,即加碘盐和非加碘盐在市场自由流通、放开供应,供公众根据个体需要进行自由、合理选择,为实现公众个性化科学补碘提供物质保障。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两会 全民补碘政策 “互联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