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古乐的未来并不暗淡
3月5日,86岁的奥地利古乐指挥家尼古劳斯·哈农库特去世,引起了音乐界不小的震动。从2015年12月宣布隐退到日前告别人世,间隔之短,足以看出哈农库特此前的身体状况并不乐观,离开舞台应该是无奈之举。
所谓古乐运动,指的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以当时的乐器取代现代的乐器、还原本来的表演方式的潮流,德国、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美国均有众多音乐家投入到这个复兴运动中。如今,用他们的方式来演绎巴赫、维瓦尔第等人的作品已经成为主流,而现代的演奏家和交响乐团则逐渐减少了对早期音乐的涉猎。
2012年莱昂哈特、2014年霍格伍德和布吕根,这些老一辈大师的远去让我们不禁思考:古乐究竟是否会随着一代人的故去而衰落?
纵观历史,古乐运动之前,用当时乐器演绎当时的作品这种做法早已有之。从20世纪推崇羽管键琴的兰多芙斯卡开始,从未间断过。即便是在非古乐的大型作品中,羽管键琴也没有丢失它的位置。在那时,古乐器更多的是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同时也出现在为数不多的出版物中。
哈农库特这一代人对于古乐表演的最大贡献,恐怕是从实践层面将古乐表演系统化。通过录音工业的不断壮大和大家对于古乐器的好奇感,他们完成了一个个零的突破,将巴赫和比他更早的重要作曲家的主要作品进行了扫荡式的重现,其中包括他与莱昂哈特联手打造的工程浩大的巴赫康塔塔全集。尽管其中也有学术因素(哈农库特参与了该录音说明书的撰写),但更多的是通过音乐厅演出和录音的商业化推广了巴洛克音乐。
古乐运动的主将们基本都把目标设定在了巴洛克最重要的作曲家及他们的作品上,从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到巴赫的宗教作品,再到亨德尔的歌剧,这些曲目的共同特点是以指挥为中心。这些指挥家原先也都会一些乐器,例如哈农库特是古大提琴演奏家,平诺克擅长弹奏羽管键琴,布吕根吹竖笛等,但他们较前辈们有更强的领导力,开创了多个优秀的专业古乐团,也成就了这一代人的影响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限度,当他们衰老了,他们所引领的势头也就过去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时代虽不属于哈农库特们,然而他们最深远的影响,恐怕在于开启一种重新审视巴洛克音乐的角度,与其说他们是复古的,不如说他们引领了新的潮流。在他们身后,更多人投入到了新的领域:挖掘冷门作品,尝试全新的表演方式,策划主题性的唱片和演出,甚至走出欧洲中心。年轻一代如侯赛、明科夫斯基、杜美斯特等所做的就是这些工作。只要观众和音乐家还有新的兴趣点,古乐的未来并不暗淡。 (顾超)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古乐 未来 尼古劳斯·哈农库特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