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用创新思维让更多地方戏“活过来”
同是梅派传人,同是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和董圆圆这对师徒在星光熠熠的全国政协文艺界别,绝对显眼。师徒俩都认为,传统戏剧中的仁义礼智信本身就是进行传统教育的好方式;创新不能脱离传统艺术的本质;京剧永远姓京;除了京剧之外,还有很多地方剧种需要保护传承。梅葆玖正在呼吁建立一个传统戏曲博物馆。“我父亲当年做过统计,中国的传统戏曲有1000多种,而现在只有500多种,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以后就看不见了。”(3月14日 中新网)
提起地方传统戏曲,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除了北京等极少数城市尚有部分老戏迷购票观看京剧等著名剧种剧目以外,一般城市上演的戏剧即使“免费”也鲜有年轻观众进场,而在农村,传统戏剧往往也只有在村镇逢会或庙会,在所搭的露天舞台上“惨淡演出”,台下观众也大多是一些带着孙儿孙女的老头老太太。尽管台上锣鼓琴弦伴着悲欢离合,但在很多年轻人看来还是不知所云,戏曲名角赶不上三流歌星受捧也早已是见怪不怪。在电影、电视、网络等多重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发展的时代大潮中,传统戏曲尤其是众多小地方剧种的“衰落”似乎已成定局。
每一种地方戏曲,都承载者一个地方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每一个地方剧种,都凝聚着一个地区特有的艺术价值观;也几乎每一个地方戏,都曾经走过灿烂辉煌的时刻;而每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无论走到哪里,也都会哼哼几句家乡戏。面对承载着一代代乡愁的地方戏曲,在有人执着追求传承的同时,也正在被更多人所遗忘。即便是像京剧这样的“国粹”,还有多大的舞台,还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像追逐歌星那样,争相购票进场观看,同样没有乐观。而戏曲艺术的价值是体现在观众的热爱程度上,无论行家如何把戏曲的艺术价值加以“神话”,缺少观众的喜爱做支撑,这样的艺术价值终归是“苍白”的。
上世纪80年代初,黄梅戏《天仙配》《牛郎与织女》,越剧《红楼梦》,京剧《野猪林》,豫剧《花木兰》,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一批戏曲电影播出,各大影院几乎连场爆满。但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各种文化生活的丰富,这些曾经“回头一看,倾倒一片”的戏曲艺术再也难见辉煌,很多地方戏除了由少数民间“草台班子”苦苦支撑逢会赶场以外,平时已很难见到演出。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京剧艺术大师梅葆玖所忧虑的那样,如果在不加以保护和挽救,以后真的也就看不见了。
但很显然,对于地方传统戏曲的保护和挽救,不能局限于建立“博物馆”,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艺术收藏进博物馆,基本就等于失传。以笔者看来,还是应该以创新的思维,将传统地方戏融入现代现代元素,如何让年轻人看得懂、看进去、看着喜欢,让其“活过来”才是根本。
在这方面,各地不妨借鉴“华阴老腔”的成功经验,“华阴老腔”在当地以频临失传,正是因为现代电声器乐的融入和多重创新,不但“喊”进了卫视,“喊”进了春晚,更“喊”红了大江南北,也被年轻群体誉为最古老的“摇滚”而追捧。这足以说明,任何一种艺术,如果不能随着时代发展而创新,不能赢得青少年群体的喜爱,注定既不会寿命长久,更很难被传承。而全国各地有多少曾像“华阴老腔”这样的优秀地方戏曲,因为缺乏创新而被遗弃乃至失传,尚无明确统计,然可以预见的是,现有的500多种地方戏曲,如果不用创新思维去拯救,最终可能都会成为“历史记载”。(朱永华)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梅葆玖 董圆圆 梅派传人 两会 中国传统 地方剧种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