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科院报告提出2016至2030年中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记者吴晶晶)宇宙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太阳大爆发是否会影响人类生存?……这些人类未知的命题都要靠空间科学来探索回答。中国科学家未来在空间科学领域将有何作为?
记者17日获悉,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头的中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团队完成了《2016-2030空间科学规划研究报告》,提出了至2030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目标及路线图。
报告提出,至2030年,中国空间科学要在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系外行星和地外生命的探索、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超越现有基本物理理论的新物理规律、空间环境下的物质运动规律和生命活动规律等热点科学领域,通过系列科学卫星计划与任务以及“载人航天工程”相关科学计划,取得重大科学发展与创新突破,推动航天和相关高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报告提出了2020年、2025年、2030年的分阶段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空间科学计划。如黑洞探针计划,目标是研究宇宙天体的高能过程和黑洞物理;天体号脉计划,旨在理解各种天体的内部结构和剧烈活动过程,主要项目包括中国引力波计划等;系外行星探测计划,拟探索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等,初步回答“宇宙中是否存在另一个地球”这一基本问题;火星探测计划,拟以全球遥感、区域巡视和取样返回等方式探测火星;“腾云”计划,研究空间特殊环境下的生命活动规律等;“桃源”计划,旨在探索地外生命和智慧生命,研究普适的生命起源、演化与基本规律等。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表示,空间科学是当今自然科学重大发现与突破不断涌现的热点学科。我国暗物质卫星成功发射,实践十号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等今年将陆续发射,反映出我国空间科学正在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宇宙演化”、“生命起源”等作为今后五年中国将重点突破的基础前沿科学领域被列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为我国空间科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报告同时提出,把空间科学系列卫星计划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确保稳定支持,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加强空间科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政策建议。(完)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中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 空间科学


巴克图口岸:军警兵民筑起“红色国门”
宇宙中的幽灵星云 既美妙又让人发怵
欧洲央行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
北约举行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军演
米兰举行“毕加索·变形记”展
惊世大奖15.4亿美元!美国最富中奖者诞生
湖北发现2.47亿年前湖北鳄类和鱼龙类化石
中国艺术家韩美林获颁“韩国文化勋章”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