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从日本返乡
1943年和1944年,日本侵略者利用禹城灾荒之机,以欺骗、诬陷等手段,两次从禹城掠走青壮年劳动力300人。这批劳工被押往日本北海道开矿,受尽了折磨。
直到抗战胜利,他们的命运才突然改变。
抗日战争胜利的一天终于到来了。不知是谁从日本工人那里见到了《北海道新闻》登载的“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这一喜讯不胫而走。
从日本返乡
难友们惊喜地感觉到自己已经干枯、变形的生命之树,又抽出了新芽,并舒展地伸向太阳。他们奔跑着、叫喊着,顿时沸腾起来。有的用木棒绑上红被面尽情挥舞,有的在空地乱喊乱跑,若痴若狂。这时日本监工都见不到了,再也没人去干活。
第二天大家呼喊着到街上看看情况。煤矿大门前有一条小河,河上有桥,桥头设有岗亭,是为平时阻止华工外出而设的。这时矿警还不许大家过桥,大家一时怒不可遏,将矿警打翻在地,并将岗亭推到河里,以后就再也没有矿警站岗了。
难友们拥向大街,看见大街上张贴了日本投降的告示。大家剪短了头发,刮光了胡须,昂首挺胸走在大街上,日本人皆让路于一旁。晚上,大家带回白酒,尽情痛饮,有的喝得酩酊大醉。这里距北海道首府札幌不过几十公里,第二天大家又到札幌去游玩。
休息了约两个月,美国驻军通知大家回国,难友们又一阵狂欢,同时也想起了已成为冤魂的难友。经查对,共找到52个禹城人的骨灰,又找回了因逃亡而被关押的两个难友。大家格外关照他俩,又想让其吃好,又不敢让其多吃,真担心他俩是否还能康复。大家面对一个个骨灰盒和两位枯瘦的难友,不由得泪眼模糊,有的已经泣不成声。
临归国前,每人被发给一身军服,还发给300元日钞做路费。我们于1945年11月末乘客车抵达北九州港。在候船时,遇到了另一批于1944年被掳掠的禹城籍华工,其中有禹城、故城的陶景山、孟宪志等人。他们是与战俘关在一起的,在东京附近干活,多是装卸火车轮船的货物,无定时定量,比北海道的华工更苦。和我们一样,他们来时也是150人,回国时仅剩70多人了。
很快,运输日本战俘回国的美国兵舰就来了。日本战俘下船,被骗华工上船,每船300人。美舰行驶很快,四个昼夜就到了我国塘沽港。在塘沽港下了船,住在一所大学里。当时天津还被国民党部队占据着,他们把大家集合起来,挑选年轻力壮的,说是给找工作,其实就是变相抓伕。可是大家思念家乡,不愿留下,就偷着开了小差。
大家的路费是日本钞票,在国内不能用,大家要求官方给兑换国币。当局以日钞作废为由均被没收,仅以免费乘火车打发回家。
火车行到沧州车站就不通了,往南是解放区,大家又用实物雇了几辆畜力大车,才回到家乡。到家的第二天夜里,1945年12月27日禹城县城就解放了。文/程绍鲁 徐吉春 口述 韩文渊 整理
(本文由山东省德州市政协文史委提供)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从日本返乡 日本侵略 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