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直男癌距离性骚扰有多近
正是因为我国法律对于性骚扰定义非常含糊,也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才会导致目前黄段子满天飞,性骚扰行为有恃无恐。
3月23日,《中国妇女报》发表了一篇关于性骚扰的文章,提及国际上关于性暴力和性骚扰的相关规定,其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联合国关于性骚扰的界定,另一个是关于美国加州大学对性骚扰的规定。
如果仔细看联合国的定义以及加州大学的规定,大约中国绝大多数男性都要倒抽一口凉气。将规定中提及的强奸或性攻击、不受欢迎的故意接触、倚靠、挤路、夹靠等行为视为性骚扰,人们还是能够认同。但更多的行为——例如,生活中满天飞的黄段子,以及领导拍下属肩膀等行为,都被列入性骚扰的门类,这些恐怕是直男癌的世界完全不能认同的部分。
就说刚刚过去的女生节横幅事件,以及去年底纷纷扰扰的华中科技大学泼水门事件,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可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无论是事件的当事人还是外界一些评论声音,却以文化和传统为理由,振振有词地抵制批评,捍卫自认为并无任何恶意的行为,完全不认可这样是性骚扰的指控。
在判定性骚扰行为确实无明确依据的情况下,一切针对性骚扰指控的辩驳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只要基本上能够自圆其说,不仅大多数男士们会表示认同,即便是女性群体也似乎并不那么反对。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站出来挑战性骚扰的人,反而变成了另类,似乎是一群不解风情、情商低、不合群的人。
出现这样的冲突情景,在于冲突双方所占据的出发点不同。一方尊重女性,并以此为基准试图挑战男权文化。(这部分人可能已经接受了国际上通行的性骚扰概念,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但不管怎样,他们都足够尊重女性。)另一方则还沉浸在男权世界里,不仅习惯于通常的行为模式,也极度反感对这一行为模式的挑战。
其实,联合国的定义还不够细致,但即便这样,仅仅粗浅对照,已经不难发现,现实中我们某些还在讨论是否构成性骚扰的事件,就是明白无误的性骚扰。许多人可能会委屈地说,如果连这些话都不能说,这些行为都不让做,那还让我们怎么说话写作呢?这句话,倒是道出了性骚扰流行的基础,正是因为我国法律对于性骚扰定义非常含糊,也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才会导致目前各种性骚扰行为有恃无恐。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性骚扰也曾横行一时,社会对此行为同样也曾视作常态。正是在女性主义活动家的努力下,关于性骚扰的法律和规定日益明确之后,对性骚扰的确定和处罚都有了相应的依据,人们的行为模式才开始发生根本改变。过去常见的性骚扰变成违法和违纪的行为,性骚扰变成了边缘;而挑战性骚扰的人群则不再是“异类”而是勇士。
事实上,正是因为当下的法律实践中对于性骚扰规定过于模糊,难以操作,才让性骚扰行为在我们周围还大面积存在,让将受害者变成异类,让直男癌们性骚扰的行为有恃无恐。就此看来,总结性骚扰争议的最终途径,还在于法律和规范的完善,一举终结性骚扰的争议。
□姚遥(公益人士)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直男癌 性骚扰 性暴力


大型杂技剧《花木兰》在澳门举行传媒预演活动
西藏:布达拉宫广场花团锦簇迎国庆
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隆重举行
“18至20世纪俄罗斯帝国珍品展”广州开展
大熊猫“彩陶”“湖春”启程赴印尼
2017年“文化中国·全球华人音乐会”在京举行
300幼儿同唱祖国生日歌
中国出版代表团亮相内罗毕国际书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