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我国水下机器人对“海底黑烟囱”探测取得突破
新华社沈阳3月25日电(记者徐扬、王莹)记者25日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获悉,中国自主研发的水下机器人“潜龙二号”日前成功地对西南印度洋脊上的热液活动区开展了试验性应用探测。在这种被称为“海底黑烟囱”的复杂地带,“潜龙二号”获得了热液区的地形地貌数据、发现多处热液异常点,拍摄到硫化物、玄武岩和海洋生物等大量照片,取得大洋热液探测的突破。
“潜龙二号”是“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深海潜水器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的课题之一,课题由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负责,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作为技术总体单位,联合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制,为4500米级自主水下机器人(AUV)。
“潜龙二号”主体长3.5米,高1.3米,宽0.7米,外部为鲜黄色,头尾部还各有两个红色“鱼鳍”形推进器,看上去就像一条扁扁的热带鱼。“别看它体重有1.5吨,但身形矫健,可以在深海里以2节的时速,完成各项探测任务。”“潜龙二号”总设计师、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刘健告诉记者,此次对西南印度洋脊上的热液活动区进行探测,机器人经受了巨大考验。
“机器人就像在石林中穿行。”“潜龙二号”软件负责人徐春晖说,“西南印度洋中脊海底环境复杂,面积30平方公里内地形起伏可达到上千米,‘潜龙二号’需要‘翻山越岭’,作业难度极大。”
为此,“潜龙二号”在设计上首次采用基于前视声呐的避碰控制方法,大大提高了避碰障碍物能力。仅在一次下潜探测中,就触发了90次避碰,都有效规避了障碍,整个试验过程,没有发生触碰事故。
从去年12月16日出发,到今年3月4日完成潜器验收试验和试验性应用。“潜龙二号”共完成16次下潜,顺利通过了现场验收专家的验收,探测面积达218平方公里,单次下潜最长时间超过32小时,最大深度超过3200米。
大洋深处的海底常有高温热液活动,俗称“海底黑烟囱”。多金属硫化物就是这“黑烟囱”的重要产物,其中富含铜、锌、铅、金与银、钴、锰等金属元素。随着陆地金属矿床的日益枯竭,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开发潜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刘健说,自主水下机器人对提升深远海洋资源开发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价值。“潜龙二号”在西南印度洋获得了试验性应用成功,填补了中国深海硫化物热液区自主探测技术装备的空白。
编辑:曾珂
关键词:水下机器人 海底黑烟囱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