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有法律撑腰,为何还向家暴妥协
湖北武汉的潘先生经常被儿子打骂,痛苦之下,他竟想通过亲子鉴定来证明儿子是不是亲生的。在得到肯定意见后,潘先生无奈地表示:“既然儿子是亲生的,那被儿子打也认了,只能多让着点儿子。”
就在中国第一部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的当月,一名被家暴伤害的老人作出如此“妥协”姿态,让人五味杂陈。按说,儿子打老子,本就情法不容,何必一再忍耐呢?但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面对家庭暴力不敢轻易说“不”的老年人,恐怕不止潘先生。潘先生之所以忍让,是因为他太爱孙子,总想去儿子家见一见孙子。有人是不想家丑外扬,也可能害怕与子女撕破脸皮后老无所养,甚至可能压根就不知道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而且在现实中,有些老年人一旦听说要对施暴的子女采取强制措施,反而会为对方求起情来。
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让人们向家暴说“不”有了充足的底气,也是中国法治的重大进步。但有了法律撑腰,是否就能让每一个家庭都免于家暴的恐惧,这仍是一道难解之题。四川富顺县72岁的杨德相夫妇因不堪忍受长子杨永致长期家暴,向法院求助,富顺县人民法院刚受理了杨德相夫妇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就在当晚,杨永致再次驱赶父母出门,并致母亲受伤。可见,即便是被寄予厚望的人身保护令,由于缺少监督、分工、追责等具体执行细则,也难说是预防家暴的“尚方宝剑”。
对于老年人而言,很多时候即使想同家暴行为抗争,其最终目的也并非撕裂亲情,而是希望家庭关系、亲情关系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维护。那么,对家暴说“不”,法律只是一个重要方面,还必须重视劝服调解、社会监督、公益组织等“软约束”的作用。只有对家暴“零容忍”的社会资源越多,才能让无力者有力,受害者才不会再沉默。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反家暴法 家庭暴力 被家暴老人


北京首条磁浮列车将开通试运营
俄心理学家种出432公斤巨型南瓜
中国警方向美国遣返一名红通逃犯
2017年度英国布克文学奖即将揭晓
海军戚继光舰抵达葡萄牙进行友好访问
中外记者在北京新机场感受“中国速度”
我国南极望远镜探测到引力波对应光学信号
火车“开进”武汉高校食堂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